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植保天地

“两病一草”将成为主要病害---特效农药均缺失 预防为主来应对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日期:2010-03-23

    近年来“两病一草”在国内南方发展迅速。据预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将以年增2%的扩展速度快速蔓延。如不加以控制,势必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和蔬菜产业的发展。近日,农业部种植业司邀请专家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杂草稻发生逐年加重的情况召开了研讨会。对此农药企业及植保专家也很关注。植保专家提出,对这两病一草,目前国内外都缺少有特效的农药,只能是预防为主。

    “两病一草”是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杂草稻。2008年以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局部发生,2009年在华南、江南、长江中游稻区发生面积成倍增加。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个水稻主产省区发生500万亩,其中基本失收面积10万亩。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目前发生区涉及广东、重庆、云南、福建、安徽、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北京和内蒙古等15个省市区。2009年全国发生面积300万亩,经济损失数十亿元。杂草稻在东北、江淮、长江流域、江南、华南、西南等20个省区市发生面积在5000万亩以上。一般造成减产10%~30%,重者50%以上,2009年全国因此损失稻谷产量约34亿公斤。

    病毒病、稻瘟病等都被称作植物的“癌症”,应以预防为主。主要防治办法是提前灭杀传播病害的昆虫,对这些昆虫现在市场上的主流农药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专家建议:建立立体的科学防控体系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稻的发生和危害:一是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国家相关部委应高度重视杂草稻的危害,并研究其发生机理、防控策略;二是改进栽培方式,破坏杂草稻的生存条件,可以将直播水稻改为移栽种植,麦子和油菜免耕种植改为耕翻种植,或采用水旱轮作等方式;三是控制种源切断其传播途径、人工拔除、使用除草剂及深翻压埋。


新闻链接:专家详解“两病一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该病害是由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并命名的农作物病毒新种,其发生特点:一是危害水稻严重。二是发展速度快。三是病毒由迁飞性昆虫传播。

    该病毒病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毒源不断积累。越南北部及海南岛等地是该病害的常年发生区,同时也是白背飞虱主要虫源地,毒源不断积累,为病害扩散提供了毒源基础。二是传毒昆虫发生面广。白背飞虱在国内常年发生2亿亩以上,十分有利于该病毒的传播蔓延。三是栽培方式利于病害发生。目前,水稻单双季混栽现象普遍存在,栽插期拉长,生育期重叠,加之近年南方甜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桥梁寄主作物面积增加,对白背飞虱传毒和发病均比较有利。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该病由双生病毒病引起,其发生特点:一是危害损失重。二是发生范围广。三是传毒昆虫适应性强。

    分析病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一是异地调运番茄苗。二是烟粉虱传毒。烟粉虱寄主范围广泛、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传毒效率高,是导致病害由点向面暴发的主要原因。三是病毒变异。病毒具有基因重组普遍、变异频率高的特点,生产中极易引起病毒间的重组,形成复合侵染危害的新病毒或株系。

杂草稻

    杂草稻是一种在水稻田自然生长并具有杂草危害特性的“水稻”,其发生特点:一是发生范围广。二是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大。三是不易识别。

    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可能是导致杂草稻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如直播、免耕、套播连作时间长的稻田,杂草稻发生显著重于移栽稻田。据江苏省调查,不同栽培方式下杂草稻发生情况,以麦套稻田发生最为严重,旱直播和水直播田次之,机插秧、抛秧田和人工移栽稻田发生轻。另外,杂草稻的发生是否与种子遗传变异有关,还有待研究证实。一些地方农民认为杂草稻是因种子质量问题所致,常常引起索赔、投诉和群体事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