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通过“区域性重大病虫歼灭战、局部性重大病虫突击战和重大疫情阻截战”这三大病虫害防治战役,挽回粮食损失1000亿斤以上,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近1/10。
机制创新是2008年植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各地将病虫防控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落实属地责任,2008年由省级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重大病虫防控指挥部由11个省区增加到了21个。在政府的推动下,各级财政加大对病虫防控的支持,中央财政投入3.52亿元,省、地、县三级财政共投入5.75亿元。其二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农业部建立了由分管部长和司局级领导牵头的分片包干责任制,在防控关键时期共派出40多个督查组,赴重点地区检查防控工作,各地农业部门和植保机构共开展工作督导2.8万次。其三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针对蝗虫、草地螟、苹果蠹蛾的特点及防控形势,农业部组织相关省成立了“北京周边地区蝗虫联防协调小组”、“苹果蠹蛾防控协作组”,建立了监测信息共享、联合开展防控技术培训、联合进行防控的机制。
机制创新是2008年植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2008年3月份开始,有关部门分阶段启动小麦条锈病、水稻重大病虫、蝗虫等重大病虫监测与防控信息报告制度,将监测报告的病虫由5种增到11种,将报告频率由旬报改为周报,2008年农业部共发布病虫信息43期,各地共发布病虫信息3.3万期;抓住专业化防治环节,目前全国小麦病虫的专业化防治覆盖面已由2007年的5%增加到11%,水稻由10%增加到21%;抓住农药监管环节,2008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农药登记管理年,从当年7月1日起,新生产的农药产品全部取消商品名,农药名称由1.6万个减少到1700个。在用药关键季度,开展农药质量、标签及高毒农药大检查,保障病虫防治用药质量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机制创新是2008年植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最新调度,2009年小麦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螟、玉米螟等灾害性病虫仍呈重发态势。对此,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仍然要把病虫害防治当作一项艰巨任务来抓,确保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