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植保天地

2008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况、防治进展及2009年防控对策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日期:2009-07-06

    受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严重。据初步统计,该年全国各地农作物病虫害累计发生3.33亿hm2次以上。其中重大病虫发生1.67亿hm2次左右。蝗虫、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小麦吸浆虫、小麦胞囊线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小地老虎、叶螨在部分省份大暴发,并造成严重为害。笔者现就2008年全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进展情况介绍如下,并提出2009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对策。

1 发生概况

1.1 迁飞性害虫

1)东亚飞蝗在渤海湾地区严重发生。天津发生面积9.33万hm2次。其中夏蝗5.33万hm2次,秋蝗4万hm2次。北大港水库夏蝗最高密度达10000头/m2。河北发生面积33.85万hm2。其中夏蝗发生面积18.25万hm2,主要发生在白洋淀和沧州沿海地区,最高密度达5000头/m2。具有出土期偏晚、发育历期长、龄期不整等发生特点。

2)草地螟在东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大暴发。发生范围和发生面积较2007年显著增加。其中内蒙古发生最为严重。由于1代成虫大面积暴发,导致2代幼虫重发生,发生面积683.13万hm2。其中农田重发生面积达241.79万hm2,单日单灯平均诱蛾达万头以上。具有蛾量大、蛾蜂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卵孵化率高、为害作物种类多等特点。

3)稻纵卷叶螟在南方稻区大发生。据初步统计,全国发生面积达2466.67万hm2次。其中贵州、湖北、湖南、广西、江西等地田间虫量之高为历史罕见。普遍具有迁入早、峰次多、迁入量大、虫卵量高、世代重叠等发生特点。

4)稻飞虱发生程度有所缓解。全国发生面积2533.33万hm2次。在华南西部、西南东部大发生,长江以南其他稻区偏重发生。具有迁入早、峰次少、迁入虫量低、前期偏轻发生、后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等特点。总体发生程度比大发生的2007年明显减轻。

5)小地老虎在局部地区发生加重。如在山西79个县、区的玉米田大面积暴发,发生面积28.53万hm2。一般受害田缺苗率10%~20%,重发生田为30%左右,严重田块可达50%~80%,造成12.9万hm2玉米改毁种,为山西近30年来发生最重的1年。

1.2 流行性病害

1)小麦条锈病在西部麦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近200万hm2,较2007年减少66.67万hm2。具有秋苗发病早、冬前发生普遍、春季病情扩展缓慢等特点。

2)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与常年持平。发生面积400万hm2次以上。西南和长江流域部分稻区偏重流行;其他稻区偏轻发生;部分感病品种发生较重。

3)玉米病毒病为害加重。受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玉米粗缩病在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严重发生。其中山东发生面积超过80万hm2,因病翻种面积达4.9万hm2;江苏发病面积15.73万hm2,病株率超过30%的田块达1.07万hm2以上。

4)油菜菌核病在南方部分地区大流行。受冰冻灾害影响,南方部分地区油菜菌核病大流行。全国发生面积超过313.33万hm2。其中贵州发生面积32.87万hm2次,成灾0.87万hm2次以上;湖北鄂东、江汉平原发生面积90.99万hm2。具有发病始期迟、菌源基数高、病情发展快、为害程度重等特点。

5)马铃薯晚疫病在西部地区发生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国发生面积达153.33万hm2以上。其中重庆继2007年后继续大发生,发生面积11.87万hm2,比1997~2007年的年均值还高42.73%。

1.3 其他病虫害

1)小麦吸浆虫在部分省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在河北、河南、天津等省(直辖市)发生面积达220万hm2以上。其中河北省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已向东扩散到沧州西部,向东北扩散到唐山和秦皇岛。

2)小麦胞囊线虫病是近几年新发生的病害。目前,在河南省部分地区严重发生。2008年全省发生面积92.8万hm2,成灾面积2.4万hm2,局部重发生区小麦产量损失超过70%。

3)受夏季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安徽省砀山县梨炭疽病大发生。发生面积3.33万hm2,90%的果园病果率达60%以上。

4)玉米叶螨在山西运城、临汾、晋中等地大发生。全省发生面积51.2万hm2,百株虫量在100万头以上的达22万hm2,为近年发生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1年。


2 防治工作进展

受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5·12”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2008年全国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任务艰巨。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及早落实防控措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防治工作。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国完成防治面积3.53亿hm2次,挽回粮食损失超过600亿kg。与此同时,各地还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高毒化学农药使用,为确保奥运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1)重大病虫防控成效达预定目标。2008年各级农业植保部门突出重点病虫和重点发生区域,及时组织采取了蝗虫、草地螟等重大病虫防控行动。在蝗虫防控方面,各地对北京周边地区东亚飞蝗、新疆亚洲飞蝗和川藏地区西藏飞蝗采取分片负责办法,共防治农区蝗虫270万hm2次。飞蝗防治效果达90%以上,土蝗防治效果达80%左右。实现了飞蝗不起飞、土蝗不扩散为害,入境蝗虫不2次起飞和北京周边地区蝗虫不起飞、不成灾、不进京的治蝗目标。在草地螟防控方面,内蒙古、河北、黑龙江、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时采取应急防控和联防联控行动,防治面积约533.33万hm2次,有效控制了草地螟的为害,确保了奥运会顺利举办。在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方面,大力推进综合防治和专业化防治措施,完成稻飞虱防治面积3586.67万hm2次,稻纵卷叶螟防治面积3453.33万hm2次,水稻稻瘟病防治面积1333.33万hm2次,水稻纹枯病防治面积3000万hm2次,水稻稻曲病防治面积约666.67万hm2次。在小麦条锈病防控方面,重点采取秋播拌种、春季早期预防、控制发病中心等措施,防治面积达266.67万hm2次以上。

2)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取得新进展。2008年,全国各地建立国家级绿色防控综合示范区110个,省级示范区300个以上、县级示范区500个以上,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66.67万hm2。重点示范推广了杀虫灯、性诱剂、诱虫板诱杀,捕食螨防治害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害虫等绿色防控技术,并优化集成了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等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广西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杀虫剂用量累计减少3910t,节支增收14.6亿元。重庆市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使蔬菜上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平均减少2~3次,每667m2年均减少防治成本20元左右。福建省示范区茶园用药次数与对照相比减少2次,增产10.7%。此外,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水稻稻瘟病、蛇床子素防治枸杞蚜虫、蜡质芽孢杆菌防治稻曲病等试验示范也取得良好效果。

3)技术培训活动全面开展。2008年,北京、山西、福建等6省(直辖市)举办果树、蔬菜和茶叶病虫绿色防控培训班51个;云南在10个以上地(州、市)开办水稻、果树和蔬菜农民田间学校102所,培训农民专家近3000人;广西通过实施中国/FAO PRR-IPM项目,成功举办首期4省(直辖市)辅导员培训班和23所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辅导员38人,农民600多人。


3 2009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对策

根据2009年病虫害发生趋势,防控工作要深入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重点采取以下对策:

1)完善重大病虫防治预案,掌握防治工作主动权。进一步完善小麦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蝗虫等重大病虫应急防治预案,提早制定重大病虫防治方案,细化防治措施,并加强检查和督导,落实属地责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响应的重大病虫防控机制。

2)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拓宽绿色防控思路。开展推广、科研和教学单位的合作,加大对绿色防控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强对现有成熟技术的优化集成,同时,还要利用举办田间培训和现场会等方式,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技术展示窗口、农民教育平台,以点带面,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率。

3)制定植保防灾政策,探索防控补贴模式。重大病虫防控属于农村公共服务行为,需要强化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制定植保防灾政策,逐步建立应急防治和绿色防控投入品补贴机制和模式。同时,还要积极探索专业化防治和IPM培训等方面的技术补贴途径,确保重大病虫防治和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应用落到实处。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