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菌病害是藻菌纲真菌中的一类病害,属于鞭毛菌亚门,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这类病害病原体寄生作物广泛,破坏性强,危害非常大,由于其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能快速发展造成病害流行,易导致作物损产失收。
这类病害主要有哪些品种,在作物上分布为害情况如何呢?
1、瓜菜类霜霉病:主要为害所有瓜类、白菜类、莴苣等,为害后在叶子背面可看到有一层白色或褐色霉层,叶面黄化。湿度大,温度适宜时最容易爆发流行。
2、疫病:主要有瓜类疫病、茄类作物晚疫病和绵疫病、芋头疫病等,为高温高湿型病害。
3、苗期病害中的猝倒病。
4、果树上的种类:柑桔脚腐病、葡萄霜霉病、龙眼荔枝霜疫霉病。
5、谷类作物:谷子白发病。
6、一些茄类作物的某些根腐病。
第一部分 蔬菜卵菌病害发生特点及抗药性发展
第1点、蔬菜卵菌病害发生与危害
卵菌不是真菌!卵菌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无性繁殖产生大量的孢子囊。
卵菌病害是一大类作物重要病害。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猝倒病、根腐病、白锈病、白发病等。为害根、叶、茎、果实,造成烂根、叶片干枯、果实腐烂脱落、死棵、毁棚拉秧。传播途径多(气传、土传、种传、雨水传播、灌溉等)。
很多卵菌随气流传播,再侵染频繁,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发病急,流行强,危害严重。容易变异,导致品种抗性丧失和抗药性产生!需要重复施药。喜欢高湿环境,防治难度大,土传卵菌病害较难防治。与真菌病害防治药剂往往不同。
第2点、卵菌病害防治
化学防治发挥重要作用,生态调控也很重要,抗病品种较少,生防菌剂及生物菌肥对土传卵菌病害防效较好。
非内吸剂:广谱、用量较大、不易产生抗药性,单用或为混剂伴药。广谱保护剂:代森锰锌、丙森锌、百菌清、氢氧化铜、克菌丹、氰霜唑、氟啶胺、苯酰菌胺;
部分内吸剂:活性较高,单用或混用。霜脲氰、霜霉威;
CAA类: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缬霉威、氟吗啉、苯噻菌胺、颉菌胺;
内吸剂:高效、提升防治水平、降低用量,单一作用位点,容易产生抗药性。PA类:甲霜灵、精甲霜灵、噁霜灵、三乙膦酸铝、氟吡菌胺;
QoI类: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噁唑菌酮、氟噻唑吡乙酮、唑嘧菌胺;
第3点、卵菌抗药性发展
抗药性:敏感性敏感性明显降低,可以遗传,药效降低或失效,导致过量用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需要专业、系统监测,检测+田间药效验证。
气传卵菌对单作用位点杀菌剂,如PA类、QoI类药剂,抗性发生快,抗性水平高,药效降低,用药量明显增加。氟噻唑吡乙酮也属于单作用位点、高风险药剂,与代森锰锌桶混使用,用量增加50%才能维持原有的药效,敏感性下降。
氟吡菌胺与霜霉威混用、CAA类药剂单用或混用10年以上,靶标菌仍敏感或仅产生低抗,药效受影响较小。
72%霜脲.锰锌WP使用了20余年,用量增加了50%,对霜脲氰抗性发生较慢。
氢氧化铜、代森锰锌、丙森锌、百菌清等多作用位点抑制剂,无抗性产生。
抗药性是否产生及发展快慢取决于药剂作用方式、病原菌传播方式、用药技术(选择压)。
对单作用位点药剂抗性发生较快,同类药剂之间往往存在正交抗关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之间无交抗关系。
1、黄瓜霜霉病菌抗药性发生
近20年来,对甲霜灵、嘧菌酯产生抗性,抗性水平高,抗性发展较快,同类药剂存在交互抗性,甲霜.锰锌、精甲霜.锰锌、噁霜.锰锌防效明显降低。河北、山东等8省13个黄瓜主产区对甲霜灵、噁霜灵产生高抗,对甲霜灵(精甲霜灵)、嘧菌酯抗性菌株以中、高抗菌株为主,抗性倍数几十乃至上千。河北、山东菌群对霜脲氰、烯酰吗啉以低抗或中抗菌株为主,对氟吡菌胺以低抗菌株为主,对双炔酰菌胺以敏感菌株为主,对氟噻唑吡乙酮敏感性下降。
72%霜脲.锰锌WP用于黄瓜霜霉病的防控已20余年,对霜脲氰抗性倍数约10-50倍,72%霜脲.锰锌WP防效明显下降,剂量增加50%维持基本的应用。10%氟噻唑吡乙酮OD与80%代森锰锌WP桶混液按照原来的设计剂量(每亩增威赢绿13-20毫升+80%代森锰锌可湿粉220克)喷施防效明显下降,需将增威赢绿亩用量提高至30毫升并保护性喷施。
检测到对烯酰吗啉中低抗菌株、对双炔酰菌胺及氟吡菌胺的低抗菌株。氟吡菌胺.霜霉威、烯酰吗啉、缬霉威、双炔酰菌胺或其与代森锰锌、氰霜唑、百菌清或丙森锌的混剂维持良好的防效。
2、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发生
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呈现增长的趋势,不同地区及年份的抗性频率差异较大。1997-2008年8省市区对甲霜灵抗性频率为13.2%-100%,抗性发展快,抗性水平高,药效在短期内明显下降。
河北围场克勒沟镇狍子沟村,发病初,喷施甲霜灵.锰锌4次防效<50%。采用代森锰锌、银法利、烯酰吗啉等药剂交替喷施防效>80%。2007-2015年河北、东北及内蒙对甲霜灵(精甲霜灵)抗性频率高达100%,对烯酰吗啉低抗菌株占50%,对氟吡菌胺以低抗菌株为主,对嘧菌酯敏感性下降,对霜脲氰、双炔酰菌胺敏感。
3、番茄晚疫病菌抗药性发生
南方以甲霜灵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华北以甲霜灵中抗和敏感菌株为主,抗性频率提高,东北、西北地区无抗性菌株,甲霜灵、噁霜灵有交互抗性。对烯酰吗啉、霜脲氰、嘧菌酯无抗性。
2007年,云南对甲霜灵高抗、中抗和敏感菌株分别占51.2%、31.7%和17.1% ,大部分产区甲霜灵药效下降甚至失效。2008年,广西、云南部分地区对甲霜灵或精甲霜灵、噁霜灵产生抗性,导致甲霜.锰锌、金雷、杀毒矾药效明显下降。2002年,河北64个菌株中甲霜灵抗性菌株占11.2%,对噁霜灵有交互抗性。2008-2010年,山东、河北、辽宁132个菌株对甲霜灵(精甲霜灵)、烯酰吗啉敏感。山东对嘧菌酯抗性频率为3.7%,连续施药5次后抗性频率达12%。
4、辣椒疫霉抗药性发生
国内外不同地区辣椒疫霉对甲霜灵抗性频率不同,大部分地区未产生抗性。
河北对甲霜灵产生低抗,吉林通化对甲霜灵抗性菌株占78.48%,抗性倍数200-500。江西、安徽等11个省对甲霜灵抗性菌株占8.5%,未产生抗性。重庆市辣椒主产区对氟吡菌胺未产生抗性。
5、瓜类疫霉抗药性发生
高温雨季在南方黄瓜、冬瓜产区普遍发病,用药较频繁。广西、广东黄瓜、冬瓜产区疫霉菌对甲霜灵产生抗性,对烯酰吗啉未产生抗性。
6、大白菜霜霉病菌抗药性发生
山东青岛农业大学检测发现对甲霜灵敏感性降低,出现抗药性亚群体,对氟吡菌胺、嘧菌酯、烯酰吗啉、霜脲氰未发生抗性。
第二部分 蔬菜卵菌抗药性综合治理
第1点、卵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自然群体中存在着抗性个体,在药剂选择压下,少数抗性个体逐渐增加并在群体中占优势时,抗性就发生了。
抗药性产生与药剂作用方式、作用机理及用药情况相关,也与病原菌传播方式及抗性菌株适合度有关,随地区、年份及季节变化而波动,与品种布局及用药面积有关。
过于频繁、超剂量及单独施用 “高风险”内吸剂,抗药性短时内发生。
气传病原菌菌量大,重复侵染,容易变异,对单作用位点杀菌剂易产生抗性,抗性问题较为突出。
降低药剂对病菌选择压有利于延缓抗药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
PA、QoI、CAA类各品种之间普遍存在交互抗药性,导致对新药的抗性发生。
第2点、卵菌对不同药剂的抗性风险评估
抗药性评估工作重要性,满足杀菌剂创制的需要,制定杀菌剂应用技术的需要,国际上跨国农化公司成立FRAC,提供指导,发布评估结果及抗药性治理对策。建立卵菌抗药性风险评估行业标准,FRAC明确报道了重要卵菌对PA、CAA、QoI类、氟吡菌胺、OSPI、霜脲氰的抗性风险,得到抗药性监测和药效验证。对氟吡菌胺低风险,对氟噻唑吡乙酮高风险。霜霉病菌、晚疫病菌等气传卵菌为高风险病菌。
图片
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中高度抗性风险。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有中高度抗性风险。氟吡菌胺与霜霉威混用,降低抗性风险。气传卵菌对苯基酰胺类、QoI类、氟噻唑吡乙酮等单作用位点杀菌剂抗性风险高,而对氟吡菌胺、霜脲氰、CAA类抗性风险较低。
第3点、卵菌抗药性综合治理
原理:通过措施降低药剂对靶标菌群体的抗性选择压,延缓靶标病原菌对特定药剂抗性产生或发展。
国外通常进行病原菌对新药剂抗性风险评估,包括敏感性检测,建立敏感基线,研究靶标菌对新药剂抗性变异及其适合度,研究抗性突变体对同类药剂不同品种化合物的交抗,根据抗性风险,制定相应的抗性治理对策。用数学模型模拟混用或交替用药对抗药性形成的影响,鲜有实际验证数据。抗性治理对策如下:
对将要投入使用或刚投入使用的新杀菌剂进行抗性风险评估,明确同类药剂之间交互抗性型。对于尚未产生抗性问题的高风险药剂,制定预防措施。对于出现抗性问题的药剂,采取挽救措施,与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尤其是多作用位点药剂)混用,延长药剂使用寿命,或暂停使用直至药敏性及防病效果恢复。
加强抗药性发生及抗性突变型常态化监测。
开发新作用机理的高效杀菌剂替代抗性问题严重发生的药剂。
预防性精准用药,避免铲除性用药。
限制每个生长季每种高风险药剂使用不超过2次。
将单位点抑制剂与多位点抑制剂、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对病害进行综合治理。
1、研发高效药剂替代使用技术
针对很多药剂应病原菌抗药性产生田间药效很差的突出问题关键技术,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田间抗药性检测,筛选到高效药剂,制定替代用药方案。
证明甲霜灵、嘧菌酯在抗药性严重发生的蔬菜、马铃薯产区防效明显降低。
筛选出一批新型高效药剂,替代因抗药性产生导致药效差的药剂。
提出替代用药方案。以氟菌.霜霉威、唑嘧.烯酰、CAA类药剂、氟噻唑吡乙酮替代PA类药剂或QoI防治抗性霜霉病、疫病,提高防效25%-35%,减少用药30%以上。
除了关注卵菌对甲霜灵、嘧菌酯的抗性发生引起药效明显下降外,还要关注部分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噻唑吡乙酮敏感性明显下降,选用其他未发生明显抗药性问题且防效较高的内吸药剂交替使用。
2、研发药剂增效混用治理技术
病原菌对一种单作用位点内吸剂抗性突变几率远大于对两种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产生抗性变异几率。
基于药剂作用机制及方式互补性,设计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混配组合。
发现呼吸作用或能量合成抑制剂与生物合成抑制剂混用往往增效,菌丝生长抑制剂与孢子(孢子囊、休止孢)萌发抑制剂相混往往增效。
参考文献;
《蔬菜卵菌病害发生防治及抗药性发展与治理对策!》王文桥
《原来这些病害是一家的?很少有人知道!》中华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