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该法从立法权限、管理体制等方面赋予海南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海南得以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来进行各项制度设计,在投资方面,也将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投资制度。
该法的通过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海南方方面面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于海南种业的发展来说也不例外。
早在2015年,国家就启动了南繁基地建设重大工程,打造“南繁硅谷”。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发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优势,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海南正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为核心,以南繁科技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为两翼,高标准打造国家种业基地。
今年初,2021年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的分论坛--海南自由贸易港种业发展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会上,来自种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政府官员等,针对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海南种业未来发展趋势、种业国际化发展经验等话题提出了多个问题并给出建议。(详见→把握自贸港建设机遇,推动种业对外开放!)
特别是简化种质资源引进手续的问题,“海南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建设必须要有特色,在种质资源引进方面需要完善并简化引进手续,形成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独立的种子资源管理政策,建立种质资源进关绿色通道和高效快捷的检疫办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表示。
建设中的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不久前,一批重230多公斤的玉米种子从墨西哥引进,经海口海关相关设施隔离检验检疫后,在海南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试验。这是中转基地建设以来,第一单种质资源引进的业务。
海口海关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副主任刘福秀介绍,该中心正在持续推进国家(海南)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月亮岛国家(三亚)隔离检疫中心(一期)、全球生物谷(三亚)项目等几个服务于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的项目。
去年11月底,月亮岛国家(三亚)隔离检疫中心(一期)项目已动工,目前进入地上建筑物施工阶段。该项目建设旨在保障中转基地的国门生物安全,保障海南乃至全国的生物安全和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让种质资源更好地在海南引进,发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功能。
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第一单种质资源引进的该批玉米种子,经过在海南进行中间试验结束后,需再返回到墨西哥进行繁育。由于种质资源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目前海南相关部门正在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
海南种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建设国际种业总部基地、种质资源引进后如何检验与保存、国际制种模式的探索、种质资源惠益分享机制的建设、种质资源如何加强保护开发利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制度、技术和机制创新等问题。
以上问题的解决,或多或少都需要有法律支撑。如今有了海南自贸港法“指引”,又乘着海南自贸区建设的东风,海南自由贸易港种业发展论坛上各位专家的建议将更容易实现,海南种业发展和“南繁硅谷”的打造,也将进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