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行业观察

土壤改良刻不容缓,原来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亚健康、死棵、不明原因的缺素、线虫等是土壤酸化造成的
责任编辑:李晓丹 来源:安徽国壬科技(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 日期:2021-02-24

近年来,土壤酸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植物生长不良、亚健康、死棵、不明原因的缺素、线虫等等疑难杂症最后都剑指土壤酸化。那么土壤酸化这个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到底有多大的危害,生产中如何有效的规避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土壤酸化的危害之一----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是很头疼的问题,轻者植株衰弱产量降低,重者死棵严重,面临绝产。人们为了对付土传病害可以说费尽心机,把这些致病菌的祖传八辈都翻出来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各种药剂,土壤消毒产品也是层出不穷,生产中甚至不顾剧毒农药高残留的危害而大量使用它们。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所有的药剂都不可能把土壤中的病菌全部杀光。土壤消毒剂在处理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性,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土壤酸化的危害之二------线虫肆虐


线虫的爆发流行和土壤酸化有着直接的关系。线虫严重的棚室都是种植三五年以上的,并且pH值越低线虫的危害越严重,这和线虫喜欢酸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酸性的土壤温床上,便是线虫复发的开始。

 

 

土壤酸化的危害之三----缺素症


酸化的土壤中氢离子超标,它会直接危害作物根系,造成作物根系卷曲,变脆,变硬,吸收功能受阻,植物营养缺乏。土壤酸化导致以往蠢蠢欲动的锰离子和铝离子越来越肆无忌惮起来,以前在中性或者偏碱的环境下,它们主要以三价的形式存在,活跃程度受到限制。土壤酸化使他们由三价变为二价,它们活跃之后,将土壤中的磷据为己有,造成磷固定,无法被作物吸收。它们还堂而皇之的打压钙镁离子,造成钙镁离子吸收受阻。不仅如此,大量的锰和铝离子进入植物体内,排斥其他阳离子元素的吸收,造成植物缺铁缺镁缺钙,果树出现粗皮病。


 

土壤酸化的原因大致分为几个方面:


一、自然因素:

 

土壤本身吸附这种碱性阳离子的能力较差,在土壤湿度大,降雨频繁的时候,大量的碱性离子被淋失到耕作层以下,造成耕作层土壤酸化。这个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最为普遍。

二、环境因素:


1、当土壤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时,土壤中的有机物会产生厌氧发酵,会加重土壤的酸化。


2、当土壤板结时,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土壤中的硫转化为硫酸,将土壤中的氯转化为盐酸,增加土壤的酸性。


3、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时,土壤的缓冲能力就会下降,无法有效的涵养和稀释各种酸性离子,无形中会加重酸化的表现。

三、植物自身因素:

 

1、植物在吸收营养的过程中,根系会分泌酸性物质,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主要包括:甲酸、乙酸、乳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麦根酸、番石榴酸等,尤其是在多种环境胁迫条件下,植物就会通过多分泌有机酸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营养,可以加重土壤的酸化程度。


2、根细胞吸收土壤溶液中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与根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根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中,产生碳酸,可以加重土壤的酸化。


3、植物根系吸收氨离子会排放出等量的氢离子,氢离子的大量积累会导致土壤酸化程度加重。


4、豆科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把它转化成氨,植物吸收铵离子,排出氢离子。

四、人为因素


1、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未腐熟发酵的粪肥,这些粪肥进入土壤中会继续发酵,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加重土壤的酸化。


2、生产中注重氮磷钾的使用,而忽视钙镁等碱性离子的使用,造成土壤酸化。


3、大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肥料残留的酸根长期大量的积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酸化加剧。


总体来看,土壤酸化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还是大量的使用化肥导致。土壤一旦酸化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土壤酸化导致根系吸收不良易引发:


◆小叶病--不一定就是缺锌,往往由于土壤板结果树毛细根发育困难造成吸收营养的能力降低,造成假性缺素症易引发小叶病的发生。

◆锰中毒--土壤酸化后,锰元素在土壤内成游离状态,容易被果树吸收,从而引起中毒。

 

◆苦痘病--土壤施肥不科学,导致酸化后土壤中钙元素的流失,与此同时酸化导致的根系发育不良,钙吸收不足。

 

◆果个小--由于酸化导致的土壤板结,造成毛细根吸收养分能力下降,果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果个普遍偏小。

 

上色差--土壤酸化板结造成根系吸收有机质减少影响果品质量,价格大打折扣。

 

◆葡萄水罐子病--土壤板结,造成根吸收营养不充足,树势变弱而负载量过大从而形成脱肥症状,是造成水罐子病的重要诱因。

 

土壤改良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土壤酸碱程度,土壤纤维有机质含量,土壤板结程度,以及生产过程中栽培管理模式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土壤的改良。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