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其农业生产资料的应用水平是其中重要的体现之一,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都是以农资为表现。同时,农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时下,正是以农资储备和计划为主的春耕备耕时期,也是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混入农资市场,影响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对于全年农业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部、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在2月底迅速开始部署启动2014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农产品生产大部分都具有较长的周期,一些农资产品对农产品生产作用的发挥,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并非一蹴而就!加之农资市场竞争激烈,用户知识水平有限,以致农资产品在生产、营销环节存在一些投机行为。
恰逢每年3.15之际,针对农资假冒伪劣产品问题,笔者认为,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还需多层发力。首先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正规农资生产厂家,都要向社会和农资消费者广泛宣传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危害,公布、曝光假冒伪劣农资黑名单、黑窝点,明确告知假冒伪劣农资的识别方法和使用后果,明确正常农资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效果,激发和提高农资消费者抵御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自觉性。
第二,农业、工商、质检、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要强化对农资生产营销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农资生产标准的核实和技术检测。对农资产品实行了“农超”对接的农资消费者实行上门服务,实行无缝式对接,切实解决农资生产与农资消费直接挂钩而存在的监管缺失问题。主动介入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农资使用环节,使农资直销形式不脱离监管。加快实行农资产品来源追溯制度,确保农资产品来源渠道正常,质量得到保障。建立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保持对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打击的高压态势。
第三,运用市场手段净化农资产品市场。针对农资生产营销环节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监管部门需不断改革监管方式和查处方式,确保农资监管无盲区无空档;要聚合品牌农资生产厂家、优质和负责任的农资经销商代理商以及农资消费者的抵御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力量,形成品牌农资和优质农资的资源优势,运用市场手段,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摒弃出市场和农产品生产环节,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