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企业动态

种子处理剂市场将新增农资企业180家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农药工业网 日期:2012-12-17

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博士李贤宾预测,未来2-3年将新增180家企业进入种子处理剂市场。种衣剂登记数量或会增加一倍,超过700个,品种也将更加丰富,并将涌现一批新产品。

自2007年起,国内种衣剂市场结束长达6年的缓慢发展阶段,正式步入以高技术含量为支撑的全新种子处理技术阶段,且以年均12%的速度高速发展。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显示,全国共有400多家企业涉及种子处理剂领域,登记产品达326个,去年全国销售额11亿元,占整个农资市场份额3%。

2016年种子处理剂销售额或翻番

李贤宾介绍,目前的国内种子处理剂市场构成,玉米、小麦、大豆和水稻种衣剂市场依次占总量比例为48%、24%、10%和5%。与会专家预测2016年国内种子处理剂市场销售额将达23亿元。

对未来种子处理剂市场持乐观态度的并不限于官方机构,一大批已在国内占据种业市场相当份额的公司同样认同这绝对是一块市场潜力巨大的“蛋糕”。

“种子处理剂年均增长率有望由现在的12%提升至15%以上。”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种衣剂总监罗余平毫不避讳自己对国内种子处理剂市场的强烈信心。在他看来,相比占全国农药市场总额20%、15%的美国和欧洲,国内仅占农药市场5%的种子处理剂市场规模上升空间充裕。

罗余平的自信绝非空穴来风。报道显示,在全球高达26亿美元的种子处理市场,是农业生产投入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且被普遍认为是提高作物生产力最经济、有效且对环境最友好的手段。

高速增长,在企业和终端农户看来是出于需求拉动,而在贸易商眼中,丰厚的利润成为助推其快速对接市场的关键。“种子处理剂渠道利润是传统农化产品利润的2倍。”一种衣剂企业市场经理向记者透露。此外,拜耳、先正达等跨国公司数年的引导和推广,也让该产业有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处理剂门槛条件多

巨大的市场空间,引来国内外农药企业纷纷跻身种子处理剂研发的“淘金”行列,但也有专家提出并非所有农药品种都适合开发成种子处理剂。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袁会珠直言,在种子处理剂使用过程中,剂型选择不合理、有效成分超量使用、随意添加成分、拌种后播种时间和深度不适等都会导致药害出现,只有具备安全性、内吸性、兼容性的农药品种才适合开发成种衣剂。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任天瑞看来,种子处理剂的溶剂、助剂是其生产的另一个门槛。他介绍,国内种处理剂常用悬浮剂、胶囊剂等常规药剂代替种衣剂,无成膜剂或成膜性差,易烧种、闷种,发生药害。

济南仕邦农化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仪海亮谈到,一个复配种衣剂登记费用虽不是很高,但至少需两年以上时间才可以拿到登记证,因此现在很多企业在没有登记的情况下,通过借证或用仅限喷雾使用证件进行生产和销售,引发事故发生。去年5月,青岛平度就有农户因使用登记为“喷雾”的60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进行花生拌种,导致花生种大量霉烂不能萌芽被媒体大肆报道。

对于企业纷纷上马种子处理剂产品,李贤宾建议企业在登记产品时,可以先在蔬菜等小宗作物上取得登记,填补空白,例如马铃薯登记数量增加;其次企业应该多发展缓释剂型,延长持效期,降低环境风险;最后生物农药种子处理剂也应该成为企业发展产品的重点。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