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药巨头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宣布以4.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graQuest,并于8月成功完成收购后,瑞士先正达和德国巴斯夫也跃跃欲试,在九月分别以1.13亿美元和10.2亿美金计划收购Pasteuria生物科学公司和Becker Underwood。先正达与Pasteuria生物科学公司的收购已经铁板钉钉,而巴斯夫对Becker Underwood公司的收购一事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两起收购事件均有望在本年年底完成。
生物农药行业头角斩露
近年来,随着传统化学农药遭受环保人士和非政府组织的强烈申诉及诟病的增多,消费者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监管法规的挤压对化学农药限制的不断加大,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生物农药已经斩露头角。最为重要的是,生物农药行业自身的发展和优势,比如对生物农药整体研发投资更多,更成熟的综合病虫害治理应用技术 (IPM)和作物综合治理(ICM)的理念,以及有机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是推动生物农药市场发展的几大关键因素。
各大市场研究机构和农业行业组织也纷纷发布生物农药市场研究报告,尽管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对生物农药市场将不断增长的态势均有目共睹和达成共识。据Markets&Markets发布的《2012-2017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趋势与预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价值达13亿美元,在2017年有望达到32亿美元,在2012年到2017年期间将以15.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北美占据全球生物农药市场的主导地位,其2011年占比达到40%。欧洲市场由于农药管理制度严格且对天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有望在将来成为生物农药发展最快的市场。
另外,对传统农药的抗性也催生了企业和用户对生物农药的兴趣,这些农药往往与化学农药一起应用于综合防治管理中。从现在一些食品零售店的广告中对消费者环境意识的增强也可窥见一斑,他们在广告中往往着重强调其蔬菜水果供应商在种植中应用了IPM措施。并且,他们还要求种植户提供其农产品使用了这类可持续措施的书面证明。
而对于生物农药的监管,由于当局对生物农药的批准程序更为简便快捷,与传统农药相比,将生物农药推出市场往往更为简单容易。美国环保署认为,生物农药是自然界产生的,本质上毒性更低更安全,因此,对生物农药的登记审查费用更低,审查时间也更短。巴西官方也曾暗示将优先开展生物农药及低毒产品的登记,登记程序耗时从2年减至8个月,巴西2001年6月底登记的农药共有1400种,而生物农药仅21种,2年前仅11种。巴斯夫去年年中在巴西获得枯草芽孢杆菌菌株QST 713的登记,借此拉开进军巴西生物农药市场的序幕。
不止巴斯夫,整个农药行业也审时度势,重新审视了生物农药在其战略规划中的优先级别,农化巨头也将兴趣放在了与生物农药公司的授权合作和缔结战略联盟上,这就证明生物农药已经开始纳入进他们的战略计划中,将进一步促进对生物农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投资,推动生物农药市场的集中健康可持续发展。
Bill Stoneman:生物农药行业迎来发展春天
对包括德国拜耳,德国巴斯夫和瑞士先正达在内的全球农化巨头纷纷争相收购生物农药制造商这一系列事件,美国生物农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Bill Stoneman先生认为,此类收购将进一步促进对生物农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投资,推动生物农药行业的集中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Bill Stoneman先生介绍,全球传统农药市场的年销售额在470亿美元,而六大农药公司占据了其中75%的市场份额,这种市场集中在几个少数公司手里的模式将有助于更有效的发挥多种农药产品及组合的协同作用。相比之下,全球生物农药市场在2011年达到13亿美元后,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在13亿美元到16亿美元之间,但是整个生物农药市场由100多号中小企业分割,高度分散,许多公司往往仅仅只有一两种产品,不利于生物农药行业的壮大和规模化发展。
据Bill Stoneman先生分析,行业兼并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包括生物农药行业的结构,就分销商来说,行业的集中能有助于分销商减少与各个企业周旋的时间,提高效率。总体上,大型化学品公司更倾向于收购现存的生物农药制造商,虽然他们自己具备开展自身研发的资源,但是从零开始研发一个新产品的费用将更为高昂,并且并不一定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同时,近期收购中的大手笔投入,将还会推动这些公司加大研发投资,开展自己的研发活动,为投资者增加投资信心,风险投资公司将可能会持观望态度,生物农药行业将进入风投资本和投资公司的关注视野中。
另外,Bill Stoneman先生指出,虽然对生物农药公司的收购在这一段时期接连集中发生,但这绝不是这些农化巨头的一时兴起,他们均是要么与收购对象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合作,对收购对象有充分的了解,要么对公司经过长期的考察,深思熟虑后才得以成形。生物农药的研发除了这些企业以外,大学院校研究机构是第二大研究主体。经过此次收购重组后,将使得一些刚起步的公司难以承担那些高昂的技术授权费用而举步维艰,而原来被忽略的一些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潜在的生物农药将有可能被进行商业化推广。
跨国公司看生物农药发展
1、拜耳作物科学
拜耳表示生物农药在农业中仍然是一个非常新兴的市场,但是增长很快。产品开发经理Jennifer Riggs博士曾透露,拜耳公司已确定生物农药在新鲜水果和蔬菜,种子处理等不断增长的市场领域的机会。拜耳希望这部分业务2008年~2016年以超过10%的年增长速度增长。
拜耳公司也一直致力于与拥有特定产品的相关组织合作。它曾收购了以色列的生物农药公司AgroGreen的坚强芽孢杆菌技术,并且作为生物杀线虫种子处理剂推出市场,商品名为Votivo。该产品是拜耳去年设定销售峰值为10亿欧元(约合13.34亿美元)的六个原药产品之一。它作为组合种子处理剂Poncho Votivo(噻虫胺+ 坚强芽孢杆菌)在去年推出市场,用于玉米作物。
而此次收购AgraQuest于拜耳公司来说,将促进其建立一个领先的绿色产品技术平台,并加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水果和蔬菜业务的发展,同时为公司在其他的作物和市场开拓新的机遇。所谓绿色产品不但可以广谱防控各种病虫害,更能为农民提供虫害综合治理方案,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还能减少抗性的产生。绿色产品市场近年来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稳步增长,而AgraQuest正是该市场的活跃分子。
2、巴斯夫
巴斯夫公司认为,要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组合产品来考虑所有有效的解决方案。该公司认为,与化学合成的农药相比,生物农药药效不高,但与化学农药的组合植保产品会使农民从两种产品中获益。生物农药对公司的重要性可以从智能保护方案来衡量,方案包括化学和生物植保产品组合的喷雾项目。农民在收获前不久喷洒传统的产品,然后在收获前关键期换成生物产品。这就提供给农民残留控制和抗性管理双重效益。
巴斯夫认为这是保证农民和消费者分别在作物和食品质量获得最佳结果的最好方式,而且还并确保可持续生产。它认为,生物防控制剂帮助全球农民解决关键需求和食品价值链。他指出,零售商引入残留“二级标准”是回应消费者团体的压力。这些标准超过官方监管机构,而且零售商之间也可能会不同。与此同时,消费者和零售商对新鲜水果和蔬菜的质量标准要求很高。因此,该公司目前的重点是获得生物防控制剂的许可以补充其智能保护方案。
此次收购Becker Underwood将增强巴斯夫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快速增长的种子处理市场,巴斯夫农业部将为农业生产开发出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巴斯夫与巴西农业研究院签订了长达五年的合作协议,重点开发生物农药。收购后,巴斯夫的作物保护部门将新推出一个叫做功能性作物保护部门的全球战略性业务。这个部门将整合巴斯夫与Becker Underwood现有的种子处理,生物学作物保护,作物健康以及水分和营养管理方面的研究,开发和营销活动。Becker Underwood 的动物营养业务将被整合到巴斯夫的营养&健康部门下。
3、先正达
先正达将生物农药视为其战略的一部分。更具体地说,它将生物农药作为综合的解决方案中传统农药的补充,尤其是对特殊作物。该公司承认技术的进步导致“新菌株,制剂和应用,提高性能和更可靠的产品”产生。生物农药对种植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逐步成为有效防控虫害、减缓抗性问题、以及残留控制方面新增的选择项。先正达公司表示公众对生物农药也有一个很好的印象,这有助于创造一个积极的监管环境。
先正达公司参与此领域的研发,并为一些已经通过许可的产品努力工作,而且还与其他公司在生物防治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自从2011年起,先正达公司与Pasteuria Bioscience公司成为了全球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以土壤细菌巴斯德杆菌为基础的生物杀线虫剂。它还与MBI签署了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分销协议。然后,先正达公司的创投子公司,先正达合资公司,成为MBI融资2540万美元的主要投资者之一。先正达称他们一直寻找有前景的生物农药来投资并寻求合作。
对与Pasteuria公司的合作,先正达指出, Pasteuria平台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公司计划将其与全球使用更为广泛的农化产品进行结合。此次收购正是践行先正达将生物控制技术整合进现有产品之策略的经典案例。本次收购将有助于先正达杀线虫产品库的丰富,并有利于为一系列广泛种植的作物如大豆,玉米,谷类作物,甜菜和蔬菜提供一整套综合解决方案。
4、孟山都
孟山都认为最近生物农药发展成为世界各地种植者的前景看好的工具。该公司称他们始终对探索新的防虫选择感兴趣,并开始通过合作和自身的努力在这一领域进行工作研究。他们在2010年与AgraQuest订立一项为期三年的合作,评估生物农药的生产线对孟山都公司核心作物和蔬菜种衣剂开发的潜在用途。该公司还与拜耳签订了有关种衣剂,Poncho Votivo(噻虫胺+ 坚强芽孢杆菌)的协议,以供孟山都公司在美国的玉米和大豆种衣剂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