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黄山市、宣城市植检植保站据近期调查,大部分地区灰飞虱、二化螟虫量偏高,较去年发生重。其中,歙县、徽州区的早稻田二化螟冬后残虫量分别是2010年同期的3.5、1.4倍。绩溪秧田灰飞虱达4.5万头/亩,比去年同期增长149.2%,低于大发生的2008年同期(32.8万头/亩),虫态均以成虫为主。
为此,各植保部门加强了病虫害宣传和防治工作,为确保防治效果,植保专家建议在防治二化螟时田间应保持3-4厘米的水层5-7天,选用针对性强的农药,对早稻大田、早栽早发的中稻大田和中稻秧田进行防治。同时随着小麦的陆续收割,加上近期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虫害的迁移和发生。灰飞虱传毒易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目前已在部分地区有一定的发生面积,且局部区域发生较重;这些病毒病一旦发生防治难度大,严重威胁着水稻、玉米的安全生产。预防这些病毒病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切断传毒途径,做好传毒害虫灰飞虱的防治,特别是一代灰飞虱迁移期的防治。
防治技术:防治单晚秧田,中稻大田(5月10日后直播田除外),春玉米。水稻秧田在小麦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并视虫情及时补治,单晚秧田做到带药移栽;水稻大田病害常发区在灰飞虱二代卵孵至低龄若虫盛期防治,防治指标每百丛有带毒虫15-30头;重发区一星期后再防治一次。玉米田在1-3叶期及时防治,虫量大的要连续防治2-3次;同时做好田间、地头及沟边杂草灰飞虱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