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植保天地

亚洲玉米螟的危害以及防治
责任编辑:中国农药工业网 来源:http://www.ccpia.org.cn/ 日期:2011-04-11

亚洲玉米螟图片
 
    危害症状: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群聚取食心叶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叶状,造成“花叶”,幼虫2、3龄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潜藏为害,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此后,陆续蛀入茎秆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渣;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初孵幼虫可吐丝下垂,随风漂移扩散到邻近植株上。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减产10%—30%。

    生活习性:从东北到海南一年发生1~7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作物或野生植物茎秆或穗轴内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成虫羽化后,白天隐藏在作物及杂草间,傍晚飞行,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夜间交配,交配后1一2天产卵,雌蛾喜在将抽雄蕊的植株上产卵。一个雌蛾可产卵350~700粒,卵期3~5天。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时显示出成排小孔。幼虫孵出后,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开始为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迁邻株,形成转株为害。幼虫多为5龄,3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4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和果穗、雌雄穗穗柄。在茎秆上可见蛀孔。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近孔口处化蛹。

    防治农药剂:
1)颗粒剂灌心:在玉米心叶末期施用农药颗粒剂,毒杀心叶内玉米螟幼虫。药剂可用辛硫磷、杀螟灵、杀虫双和氟氯氰颗粒剂等
2)药液灌心:在玉米心叶末期,用敌百虫或用杀虫双
3)药液灌穗:玉米露雄时,用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灌注雄穗。或喷洒在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使药液渗入花丝杀死在穗顶危害的幼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