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科学技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科学技术 >> 技术创新

萝卜四种常见病害分别如何防治
责任编辑:中国农药网 来源:中国农药网 日期:2011-07-26
    萝卜生育期间主要发生软腐病、黑腐病、白斑病和病毒病等危害,它们有的危害叶片,有的危害根系,有的全株发病,均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因此,生产应注意及时加以有效防治,下面介绍这几种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软腐病
    主要症状。主要危害根、短茎、叶柄及叶。根部多从根尖开始发病,出现油渍状的褐色病斑,发展后使根变软腐烂,继而向上蔓延使心叶变黑褐色软腐,烂成粘滑的稀泥状;肉质根在贮藏期染病亦会使部份或整个变黑褐软腐;采种株染病常使髓部溃烂变空。植株所有发病部位除粘滑烂泥状外,均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
    发病条件。软腐病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25~30℃的温度,90%以上的相对湿度,利于病害侵染发生。雨水过多、灌水过度易于发病。伤口多发病重,包括自然裂口、病痕、机械伤和虫伤等。尤其昆虫为害导致伤口,又带菌传播。久旱遇雨后,增加生理伤口,发病重。低洼积水不利伤口愈合,受害严重。播种早的易于受害。
    防治方法。坚持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深沟高畦栽植。用农抗七五一按种子重量的1%~1.5%拌种,或每亩用50克丰灵与先浸湿的种子拌匀,晾干后播种。苗期用农抗七五一150毫克/千克喷淋或浇灌2~3次;或用丰灵50克兑水50升,沿菜根侧挖穴灌入或喷淋。发病初期用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400倍液交替喷雾,每10天一次,连喷1~2次。
    黑腐病
    主要症状。黑腐病主要为害叶和根。叶片染病,叶缘现“V”形病斑,叶脉变黑,叶缘变黄,后扩及全叶。根部染病导管变黑,内部组织干腐,外观往往看不出明显症状,但髓部多呈黑色干腐状,后形成空洞。田间多并发软腐病,终成腐烂状。
    发病条件。黑腐病病菌发育最适温度30℃~32℃,最高38℃~39℃,最低5℃,PH值6.1~8.8,最适反应为PH值7.4,耐涝耐旱,全年存活,常附于种子上和潜入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广为传播,多由虫伤口侵入,当幼苗出土后,病菌先侵入到幼叶,然后沿着导管传到上部叶片和根部。病菌凭借雨水、灌溉水、昆虫、病健株的接触磨擦等途径传播蔓延,进行为害。在高温、多雨、湿度大及虫害发生严重的条件下,该病发生重。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倒茬,搞好适时播种。种子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或60℃干热灭菌6小时,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用清水冲洗后晾干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2%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50克,兑水10千克,拌入100千克细土后撒入穴中。苗期小水勤浇,降低土温,及时间苗、定苗。发病初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丰灵200倍液,或农抗七五一80倍液交替喷雾,每7~10天一次,连喷3~4次。
    白斑病
    主要症状。白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散生灰白色圆形斑,后扩大成浅灰色圆形至近圆形,直径2~6毫米,斑周缘有浓绿色晕圈,但叶背病斑周缘晕圈有时不明显,严重时病斑连成片,致叶片枯死,病斑不易穿孔,生育后期病斑背面长出灰色霉状物。
    发病条件。白斑病病原菌附着病叶在地表或在种子上越冬,只要条件适宜病原菌即可萌发,从气孔侵入,形成初侵染,在病斑上产生病原菌并借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白斑病属低温型病害,适宜发病温度为11~23℃,雨后易发病。
    防治方法。⑴选用青皮抗病品种,白皮品种易发病。一般杂交种较抗病。⑵实行与非十字花科作物2至3年的轮作。⑶选用无病种株,防止种子带菌。带菌种子可用50摄氏度温汤浸种,以消灭种子上的病菌。⑷适期晚播,避开发病环境条件;增施有机肥,配合磷、钾肥料,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减少病原。⑸发病初期可用15%嗪胺灵300倍液,或50%霉锈净500倍液,或40%多硫600倍液,或40%混杀硫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大生M-45的400~600倍液交替喷雾,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病毒病
主要症状。病毒病发病后叶片叶脉初现明脉,或呈浓绿与淡绿相间斑驳,浓绿部分突起呈疱状,皱缩,重病株矮化。现明脉,或呈浓绿与淡绿相间斑驳,浓绿部分突起呈疱状,皱缩,重病株矮化。全叶呈花叶症状,畸形。植株生长极差,严重萎蔫。根不膨大,有时甚至消失。叶片症状有花叶型、皱缩型,以叶中脉为中心两侧小叶片上卷型,花叶症状伴有叶、茎坏死斑点及条斑型,小叶上生有舌状突起型等。根部通常不显症,有的品种根表面凹凸状粗糙且硬化,严重影响品质。
    发病条件。病毒主要在窖藏种菜上越冬,也可在越冬的宿根菠菜等杂草寄主上越冬。总之,病毒可由汁液摩擦、蚜虫介体传播。春季蚜虫将病毒传到春油菜、水萝卜、小白菜等寄主上,经夏甘蓝、花椰菜等再传到秋季萝卜上,辗转为害。田间传播主要由蚜虫(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等)为主,作为非持久性传毒,传毒快,效率高,经5~10天左右即可引致发病。高温、干旱是病毒病发生的主要条件。高温干旱利于病毒增殖、刺激蚜虫繁殖、活动及有翅蚜的迁飞,反而不利于幼苗生长,此时往往加重病害发生。在适于发病的气候条件下,土温30℃时比15℃下发病率高1倍。播期早,幼苗适逢高温干旱、蚜虫盛发时则发病重。与十字花科连作或邻作,病毒互相传染,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毒病品种,苗期防蚜,适期早播。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应从选用抗病毒病品种,灭蚜、栽培管理和种植抗病品种等综合进行。使用铝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塑料薄膜或铝光纸保护幼苗有拒蚜作用。适期播种,不宜过早,也不能太晚,以免影响结球。加强苗期管理,早间苗、早定苗。增施肥水,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危害程度。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交替喷雾,每10天1次,连喷3~4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