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七大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责任编辑:中国农药网 来源:http://www.agrichem.cn/ 日期:2011-04-19
甜瓜的常见病害有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菌核病、角斑病、炭疽病和疫病等,这些病害有的危害叶片,有的危害茎蔓,有的危害花蒂,也有的危害果实,对这病害如不及时进行有效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甜瓜枯萎病
⑴主要症状。枯萎病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从开花到结果期发病最重。播种后出土前发病可造成烂种。幼苗发病,须根减少,叶片皱缩。枯萎发黄,倒伏枯死,茎基呈淡黄色。成株期发病,病株生长缓慢,叶片自下向上逐渐萎蔫,中午尤为明显。其茎基部除呈黄绿色浸状,长条形病斑上可生白霉,以后条斑颜色变深,常纵裂,分泌黄色胶状物,潮湿时病斑上可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切断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为该病的重要特征。前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随病情发展,植株早晚不能恢复,并很快枯死。病株容易拔起,有的病株根呈褐色,皮层与木质部容易剥离,其维管束变为褐色。发病高峰期在植株开花至坐果期。
⑵发病条件。枯萎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土壤、肥料、病残体、种子上越冬,在田间主要靠风雨、灌溉水、肥料、农具、种子、地下害虫和线虫传播,由根尖或伤口侵入。发病的适宜温度均在20℃~25℃。蔓枯病在种植过密、连阴雨多、湿度偏大、排水不良、光照不足或土质粘重、瘠薄、偏酸性或偏碱性重的土壤容易发病,施肥不足或施用末腐熟带菌的有机肥料,偏施氮肥等时都易引起发病。久雨后遇到高温或久晴后遇到连阴天气时也容易发病。
⑶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要实行与非瓜类轮作,并选用抗病品种,一般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品种抗病;选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可用温水浸种,先将种子浸入冷水4~6小时,再移到45摄氏度温水浸15分钟,再放到55摄氏度热水中浸15分钟,然后移入水中冷却,捞出催芽,或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30分钟,清水冲洗后催芽或晾干备播;选用无病新土做床土,旧床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1∶50配药土进行消毒,每平方米撒0.1千克,平整后播种;瓜类枯萎病有明显的寄土专化性,因此,可与抗性强的砧木嫁接;加强田间管理,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时不要伤根,瓜地要保持排水良好,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及周围要喷药消毒。②药剂防治:定植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每亩0.7千克加细土25千克,拌匀用40%乙磷铝可湿粉剂500倍液,每株200~250毫升,每7~10天灌一次,连续灌3~4次。在坐果期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抗枯宁(抗枯灵)800倍液,或10%双效灵200倍液交替喷雾,并注意充分喷湿根部及周围土壤。每7~10天喷1次,连喷3~5次。
甜瓜霜霉病
⑴主要症状。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黄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多角形、黄褐色。在潮湿条件下,叶背病斑上长有灰黑色霉层(即孢囊)。病情由植株基部向上蔓延,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叶易破,病田植株—片枯黄。瓜瘦小,品质变劣,甜瓜含糖量降低。
⑵发病条件。霜霉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温室瓜上越冬,病原菌以菌丝体、孢子囊通过气流、雨水、害虫传播。袍子囊萌发后,自寄主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最大,特别是湿度。湿度越高,孢子囊形成越快,数量越多。孢子囊的萌发必须在叶面有水滴或水膜存在,而在干燥条件下,孢子囊2~3天后即失去萌芽力。因此,暴雨、大雨或漫灌后,病组织出现水渍状,并迅速扩展,易造成病害发生和流行。孢子囊的产生,要求光照和黑暗交替的环境条件,一般连作地、地势低洼、栽培过密、肥料不足、浇水过多、排水不良、地面潮湿等地发病重。品种间抗性有明显差异,多数品质好的品种抗病性较差,可有效地防治甜瓜霜霉病。
⑶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种植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选择地势高、土质肥沃、质地沙壤的地块栽种甜瓜,要求施足基肥,追施磷、钾肥;在生长前期适当控水,结瓜后严禁大水漫灌,并注意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整枝打杈,保持株间通风良好。②药剂防治:霜霉病通过气流传播,发展迅速,易于流行,故应在发病初期及早喷药才能收到良好防效。可选用72%克露(克霜氰、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交替喷雾(注意:苗期谨慎用药,因有些品种易产生药害)。若霜霉病与细菌性叶斑病混发,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混合配药应现用现配。
甜瓜白粉病
⑴主要症状。在甜瓜全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亦为害叶柄和茎蔓。叶片发病,初期在叶正、背面出现白色小粉点。逐渐扩展呈白色圆形粉斑,多个病斑相互连接,使叶面布满白粉。随病害发展,粉斑颜色逐渐变为灰白色,后期偶有在粉层下产生黑色小点。最后病叶枯黄坏死。
⑵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在保护地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其它寄主上为害越冬。借气流和雨水传播。病菌喜温,亦耐干燥,高温干燥和潮湿交替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高湿条件适宜发病。生长中后期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严重。品种间对白粉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⑶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要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白粉病品种;培育壮苗,定植时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后期脱肥;生长期加强管理,注意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农抗120或武夷菌素200~300倍液,或40%福星(新星)乳油80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剂6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4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交替喷雾。保护地种植,发病初期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5%加瑞农粉尘剂1千克/亩喷粉,防治效果理想。
甜瓜菌核病
⑴主要症状。从苗期至成株期都可发病。幼瓜、凋萎花蒂、叶腋处较易发病,病害开始在下部老叶、落花上发生,进而为害叶柄、果实,被害瓜脐部形成水渍状病斑,软腐,向上发展,整个瓜条腐烂,腐烂部表面长满棉絮状菌丝体,最后产生黑色菌核。茎部被害,初产生褪色的水浸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呈淡褐色,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茎表皮和髓腔内形成坚硬菌核,植株枯萎。幼苗期发病,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很快病斑绕茎一周,造成环腐,幼苗猝倒。
⑵发病条件。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是菌核病的重要初侵染源,菌核遇有适宜的条件即萌发,出土后形成子囊盘,经一段时间后放射出大量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落在衰老的叶、花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侵染发病。菌核可以随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菌核一般可存活1-3年或更长,越冬后翌年萌发率在90%以上。
⑶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播种前实行深翻,使菌核不能萌发;实行轮作,未发病的温室或大棚忌用病区培育的幼苗,防止菌核随育苗土传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有条件的覆盖地膜,抑制菌核萌发及子囊盘出土,发现子囊盘出土,及时铲除,集中销毁;加强管理,注意通风排湿,减少传播蔓延。②药剂防治:棚室栽培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于发病初期,每亩用10%速克灵烟剂250~300克熏1夜,也可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来克粉尘剂,每亩每次喷1千克,隔7~9天喷1次;露地栽培于发病初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扑诲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500倍液等交替喷雾。
甜瓜角斑病
⑴主要症状。甜瓜全生育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加害茎蔓及果实。病状最早呈现在子叶上,为圆形或不规则的浅褐色、半透明点状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叶片现水渍状小点,病斑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叶背病部溢出黄白色液体(即菌脓),后期病叶变黄褐色干枯。病斑变脆而易开裂脱落。茎蔓、果实上的病斑初呈水渍状、凹陷,并带有大量细菌黏液,果实表面病斑处易溃烂,裂口并向内扩展一直达种子上,致种子带菌。
⑵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于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可由寄主的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带菌种子发芽时亦可侵入子叶,通过风雨、昆虫和人的接触传播,形成多次重复侵染。当温度在22~28℃时,潮湿多雨田间湿度大,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条件,地势低洼、连作田发病重。
⑶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实行与非葫芦科、茄科、豆科作物2年以上的轮作;选无病瓜留种,并于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消毒方法是用55℃的温水浸种20分钟,或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捞出后清水洗净催芽播种;及时清除病叶、病蔓深埋;及时追肥、合理浇水,对温棚瓜要加强通风降湿管理。②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或25%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新植霉素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等交替喷雾。
甜瓜炭疽病
⑴主要症状。叶片染病初为圆形至纺锤形水浸状斑点,后为黑褐色病斑,潮湿时叶面出粉红色粘稠物。叶柄或瓜蔓染病初为水浸状淡黄色圆形斑点,稍凹陷后变黑,病斑环绕茎蔓一周后全株枯死。果实染病成褐色凹陷病斑,常龟裂溢出粉红色粘稠物,致幼瓜畸形或脱落。
⑵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及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附在种子表面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流水传播,进行再侵染。本病发生主要因素是湿度,相对湿度85~95%,温度22~27°C。甜瓜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浇水过多,易于发病。
⑶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子1小时,或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1~1.5小时,用水漂洗干净,或者用55°C温水浸种15分钟,晾干后播种或催芽播种。②农业防治: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③加强栽培管理。选沙壤土地种瓜,注意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多施有机肥料,以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提高抗病能力;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避免施用带菌肥料;露地栽培甜瓜,雨季注意及时排水,瓜下垫草,避免果实直接与地面接触;保护地甜瓜要高畦栽培,地膜覆盖,防止过度密植、及时整枝引蔓、注意控制温度,并采取增加光照和通风降低湿度等措施。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3000倍液,或25%施保克乳油1000~1500倍液,或68.75%易保水分散性粒剂1000倍液,或7.6%冠菌清干粒剂1000~12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每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棚室栽培可采取以下方法防治,一是喷粉法:以50%灵多百粉尘或克露灵粉尘每亩1千克傍晚喷洒。二是熏烟法:用45%百菌清烟剂熏杀,每亩每次250克,7天一次,连熏3次。三喷雾法:以20%抗菌霉素(农抗120)200倍液;或80%绿亨二号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300倍液等交替喷雾。
甜瓜疫病
⑴主要症状。甜瓜疫病病菌能侵害根茎、叶、果实,以茎蔓及嫩茎节发病较多,成株期受害最重。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病部渐渐缢缩软腐,呈暗褐色.患病部叶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病株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病斑,扩展速度快,边缘不明显,干燥时呈青枯,叶脆易破裂。瓜部受害软腐凹陷,潮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即孢子囊和孢囊梗。
⑵发病条件。甜瓜疫病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等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成为第二年主要初次侵染源,种子带菌率较低。翌年条件适宜孢子萌发长出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体内,在田间靠风、雨、灌溉水及土地耕作传播;寄主发病后,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迅速蔓延。病菌发病适温28~30℃,当旬平均气温23℃时开始发病,在适温范围内,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是本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发病高峰多在暴雨或大雨之后,田间地势低洼处,有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再遇大水漫灌,病害将严重发生。该病为土传病害,连年栽种瓜类作物的田块发病重。施用带病残物或未腐熟的厩肥易发病。追肥伤根者,发病重。
⑶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实行合理轮作,最好选用5年未种过葫芦科、茄科的肥沃沙壤土或新辟瓜地;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土地整平,开好沟,植株生长前期和发病初期要严格控制灌水,中午高温时不要浇水,严禁串灌(最好灌外水),防止田间有积水;合理施肥,田间发现病株及早拔除,收获完毕后及时清除田园残物,并集中烧毁。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5%甲霜灵加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800倍液淋蔸或灌根,每株灌药液0.25~0.5千克,每隔7~l0天1次,连续用药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