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科学技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科学技术 >> 技术创新

水稻纹枯病田间为害症状与防治常用农药
责任编辑:中国农药工业网 来源:http://www.ccpia.org.cn/ 日期:2011-04-14

 
水稻纹枯病田间为害症状图

    典型症状:
    水稻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纹枯病,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为害重,尤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为害叶鞘、叶片、茎杆,也可为害穗部。先在近水面处的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椭圆形或云纹状,边缘暗绿色至深褐色、中央灰绿色,并由下向上蔓延。空气干燥时,病斑中央草绿色至灰白色,边缘暗褐色;潮湿时,病斑灰绿色,边缘湿润状,可见到白色或灰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形成白色疏松的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在病斑上或茎杆内集结形成褐色、扁球形、坚硬、易脱落的菌核;天气特别潮湿时,病斑上还能产生一层白色粉末状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及担孢子。叶、茎杆及穗颈上的病斑与叶鞘相似。病情严重时,一般常造成白穗、植株贴地倒伏、全株枯死。
    发生特点:
    病株上形成的菌核掉落田间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翌年春耕灌水时,这些遗留菌核混杂于浮在水面的浪渣中。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当气温15℃以上、田间相对湿度95﹪以上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叶鞘并扩大蔓延,病部上长出气生菌丝、接触邻近茎秆或稻株,进行再侵染,或病部菌丝形成新菌核、脱落在田间水面,进行再侵染;当气温为28~31℃、田间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最适发病;当气温降至20℃以下、相对湿度小于85﹪时,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此外,超级杂交水稻密植,田间长期深灌,生长后期露田不及,迟施、偏施氮肥,则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化学防治:在水稻封行后至孕穗期间,即纹枯病流行前和流行期,施
农药1~2次;重病田在齐穗后,如病情继续发展,可再补施1次。防治适期及指标:分蘖末期的丛发病率达5﹪,或拔节至孕穗期的丛发病率达10﹪~15﹪,或孕穗至乳熟期的丛发病率达15﹪~20﹪。30﹪爱苗EC 15~20 mL,20﹪井冈霉素SPX(可溶性粉剂)50~60 g,12.5﹪禾果利(烯唑醇)WP 20~30 g,兑水40~50 kg喷雾。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