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科学技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科学技术 >> 技术创新

水稻稻褐飞虱的识别与防治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日期:2011-02-28

    学名 Nilaparvata lugens (Stdl)同翅目,飞虱科。分布北起吉林,沿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至甘肃,西向由甘肃折入四川、云南、西藏。

  寄主 水稻。

  为害特点 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俗称“冒穿”、“透顶”或“塌圈”。严重时颗粒无收。

  生活习性 海南年生12—13代,世代重叠常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广东、广西、福建南部年生8—9代,3—5月迁入;贵州南部6—7代,4—6月迁入;赣江中下游、贵州、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5—6代,5—6月迁入;江西北部、湖北、湖南、浙江、四川东南部、江苏、安徽南部4—5代,6—7月上中旬迁入;苏北、皖北、鲁南2—3代,7—8月迁入;35。以北的其它稻区1一2代,也于7—8月迁入。我国广大稻区主要虫源随每年害、夏暖湿气流由南向北迁入和推进,每年约有5次大的迁飞行动,秋季则队北向南回迁。17℃以下卵历期17天以上,23—24℃9天,27—30℃7— 8 天。若虫24—26℃历期为15—16天。短翅型成虫属居留型,长翅型为迁移型。羽化后不久飞翔力强,能随高空水平气流迁移,春、夏两季向北迁飞时,飞行高度1500—2000m,空气湿度高利其迁飞,飞行起始温度18.2℃左右。成虫对嫩绿水稻趋性明显,雄虫可行多次交配,24—27℃时,羽化后2—3 天开始交配,每雌平均产卵200—700粒,水稻生长期间各世代平均寿命10一18天,田间增殖倍数每代10一40倍。成、若虫喜阴湿环境,喜欢栖息在距水面10cm以内的稻株上,田间虫口每丛高于0,4头时,出现不均匀分布,后期田间出现塌圈枯死现象。水稻生长后期,大量产生长翅型成虫并迁出,1—3龄是翅型分化的关键时期。近年我国各稻区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水稻品种相当复杂,生育期交错,利于该虫种群数量增加,造成严重为害。该虫生长发育适温为20一30℃,26℃最适,长江流域夏季不热,晚秋气温偏高利其发生,褐飞虱迁入的季节遇有雨日多、雨量大利其降落,迁入时易大发生,田间阴湿,生产上偏施、过施氮肥,稻苗浓绿,密度大及长期灌深水,利其繁殖,受害重。天敌有稻虱缨小蜂、褐腰赤眼蜂、稻虱红螯蜂、稻虱索线虫、黑肩绿盲蝽等。

  农药防治方法 (1)做好测报工作,搞好迁入趋势分析,种植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减少虫源。(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防止后期贪青徒长,适当烤田,降低田间湿度。 (3)选育推广抗虫丰产品种,防止褐飞虱新生物型出现。如中国杂交稻汕优6号,在褐飞虱生物型I的地区受害轻。此外,可因地制宜选用湘早釉1号、3号,广优青,七桂早25,威优35,Ⅱ优46,D优64,威优64,南京14,扬稻3号,水源290,秀水620等抗虫品种。(4)保护利用天敌。(5)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及时喷洒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早稻、早中稻、晚稻田每667m2 20-30g,迟中稻田50g,或10%多来宝悬浮剂50—100ml,也可用10%二遍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667m2 用药10—208对水60kg),1—30天防效90%以上,持效期30天。此外,用80%杀虫单粉剂35—408,早期防治效果优于叶蝉散,且可以兼治其它害虫。提倡施用20%康福多浓可溶剂,每667m2 6—8ml或40%灭抗铃乳油30-40g,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有效成分2g防治稻飞虱,兼治叶蝉和蓟马。也可选用75%虱螟特可湿性粉剂(杀虫单加噻嗪酮)650g/hm2防治飞虱,兼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