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农技植保

警惕!二化螟偏重发生!诱蛾同比近五年均值增加85.3%
责任编辑:李晓丹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农业农村部、农财网种业宝典等 日期:2022-09-08

入秋以来,随着南方大部地区高温的消退,水稻重大病虫害在南方中晚稻区持续发展,局部田块危害较重。截至9月2日,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5.96亿亩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8.6%。

 

结合当前病虫害发生基数、寄主条件和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水稻重大病虫发生危害盛期将持续至9月底,华南稻区稻飞虱、江南稻区钻蛀性螟虫暴发成灾风险高,台风波及区域水稻细菌性病害扩散流行风险高。

当前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
-01- 二化螟

 

截至9月初,全国二化螟累计发生1.40亿亩次,比去年同期减少4.9%,总体偏重发生。


南方大部稻区处于二代蛾末期或三代始盛期,8月份全国各监测点累计诱蛾23.8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7.0%,比近五年均值增加85.3%;8月24日以来湖北、湖南多个监测点出现蛾峰,湖北枝江8月24日、湖南邵东8月29日单灯诱蛾分别为4637头、1056头,湖南新宁8月24-26日、洞口8月24-27日、会同8月26-29日单灯日均诱蛾分别为5621头、3708头、5544头,均高于去年同期。


亩平均幼虫量,江西、湖南分别为2600头、1900头,均超大发生标准,同比分别减少5.0%、5.9%;浙江为850头,同比增加6.3%;长江中下游、江淮中部和西部一般为310-410头,同比增加37.5%-75.0%。其中,浙江温岭、湖南浏阳、江西安福平均达到1.2万-2.5万头,严重丘块超过6.0万头。


-02- 稻飞虱

截至9月初,全国稻飞虱累计发生1.53亿亩次,比去年同期减少24.5%,总体偏轻发生。


灯下虫量,8月24-30日南方稻区整体回落,大部环比减少10%-80%;但桂东北、闽中、赣西等地4个监测点单灯周累计诱虫量超过1000头,其中广西灵川8月24日、福建大田8月25日单灯诱虫量分别达5600头(褐飞虱占比97.0%)、3200头(白背飞虱占比98.5%)。


田间百丛虫量,海南、贵州全省平均为970头、700头,同比分别增加2.8倍、3.5倍;华南大部、西南南部、江南、江汉平原一般为220-580头;其他稻区一般为60-120头。
其中,云南腾冲、广西资源和兴安、贵州雷山和播州、广东江门、福建顺昌、湖南邵阳和洞口、湖北咸丰、浙江永康和淳安等地部分田块田间百丛虫量在3000头以上,个别田块达2万-3万头,甚至出现“冒穿”危害。


-03- 稻纵卷叶螟

 

截至9月初,全国稻纵卷叶螟累计发生1.10亿亩次,比去年同期减少30.0%,总体偏轻发生。


灯下蛾量,8月份全国各监测点累计诱蛾10.8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60.0%,比近五年均值减少23.7%;8月24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沿太湖稻区15个监测点出现蛾峰,其中湖南沅江、上海崇明、江苏通州单灯周累计诱虫量达1400-2500头。

亩平均幼虫量,华南中部和西部、江南、长江下游稻区一般为1400-4200头;其他稻区为140-800头,湖南沅江和临澧、广西钦北、广东龙门、浙江富阳局部田块为3.0万-3.5万头,广西陆川个别田块高达8.4万头。


-04- 稻瘟病

截至9月初,全国稻瘟病累计发生2017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23.8%,总体偏轻发生。
目前西南、东北稻区一季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期,田间病情基本定局;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受持续干旱影响,病情扩散缓慢,平均病叶率在5%以下,平均病穗率在2%以下。


防控措施
(一)优先采用非化学控制技术

 

1.昆虫性信息素诱控。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集中连片设置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群集诱杀采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挥散芯(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套,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交配干扰采用高剂量信息素智能喷施装置,每3亩设置1套,傍晚至日出每隔10分钟喷施1次。

 

2.人工释放赤眼蜂。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亩均匀放置5-8点,每次放蜂量8000-10000头/亩。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端5-20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cm为宜;释放球可直接抛入田中。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

 

3.稻鸭共育。有条件的稻田,水稻分蘖初期每亩放入15-20日龄的雏鸭10只左右,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二)药剂应急控害技术

 

1.二化螟。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穗期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卵孵盛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和低风险化学农药。

 

2.稻飞虱。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黄淮稻区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应急控害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对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施药;西南和华南稻区还需注意分蘖期迁入代的防治。优先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和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酰胺、三氟苯嘧啶等高效、低生态风险的化学药剂。

 

3.稻纵卷叶螟。水稻分蘖期放宽防治指标,发挥植株补偿功能,减少使用农药。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等微生物农药,或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多杀霉素、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生态风险的化学药剂。

 

4.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间隔7天第2次施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井冈.蜡芽菌、三环唑、丙硫唑、咪铜.氟环唑、嘧菌酯等药剂。

 

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华南、西南南部常发区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和带药移栽。早春(4-5月份)迁入白背飞虱带毒率大于1%或早稻中后期病株率大于3%的稻区,中稻和晚稻秧田期和分蘖初期需防治。选用内吸性长持效期的吡蚜酮、吡虫啉、呋虫胺、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等药剂防治白背飞虱,联合使用毒氟磷、宁南霉素等防病毒药剂。

 

6.纹枯病。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病丛率达到20%时和破口抽穗初期结合保穗,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氟环唑、咪铜.氟环唑、噻呋酰胺等药剂防治。

 

7.细菌性病害。针对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病害,在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的基础上,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立即施药防治。重发区在台风、暴雨之前和之后施药预防。药剂选用噻唑锌、噻霉酮等。

 

8.其他病虫害。

稻曲病、穗腐病和叶鞘腐败病: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药剂选用井冈.蜡芽菌、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申嗪霉素、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等。

 

三化螟: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重点防治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常发区统一预防,偶发区达标防治,方法同二化螟。

 

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秧田期至分蘖前期施药防治灰飞虱。防治指标:条纹叶枯病为杂交稻秧田每亩灰飞虱带毒虫量1000头,大田初期每亩灰飞虱带毒虫量3000头,其他品种类型稻田可适当放宽指标;黑条矮缩病为一代灰飞虱成虫每亩带毒虫量6700头,二代若虫每亩带毒虫量10000头。药剂选用吡虫啉、呋虫胺、三氟苯嘧啶,联合使用毒氟磷、宁南霉素等防病毒药剂。

 

立枯病:苗床施药预防;秧田出现症状时,叶面喷雾。药剂可选用寡雄腐霉、噁霉灵。

 

(三)注意事项

 

1.性信息素应大面积连片应用,群集诱杀时不能将不同种类害虫的性信息素挥散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2.应急药剂防治应达标用药,生物农药可适当提前施用,确保药效。

 

3.在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流行期,慎用植保无人机施药。

 

4.稻鸭、稻虾、稻鱼、稻蟹等种养区和种桑养蚕区及其邻近区域,应慎重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禁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农药,慎用有机磷类农药。水稻分蘖期尽量少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

 

5.重视交替轮换用药,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避免同一种药剂在不同稻区间或同一稻区内循环、连续使用,有效延缓和治理抗药性。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暂停使用已产生中等以上抗性的药剂。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