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受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好评。
习近平主席说:中拉相距遥远,但双方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几代人共同努力下,中拉关系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新世纪以来,中拉关系呈现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当前,中拉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拉深化全面互利合作面临更好机遇、具备更好基础、拥有更好条件,完全有理由实现更大发展。
拉丁美洲许多地区气候适宜,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农产丰富。该地区具有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巨大潜力。全地区适宜耕种的土地面积为5.7亿公顷,普遍种植玉米、小麦、水稻、豆类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甘蔗、香蕉、可可、棉花、柑橘、咖啡等经济作物。其中巴西的咖啡、香蕉、木薯产量居世界第1位,大豆产量居世界第2位,可可产量居世界第3位。南美洲有大面积的草场、牧场,草原面积约4.4亿公顷,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5%和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以上,适宜大规模发展畜牧业。
拉丁美洲国家适宜耕种的土地面积大,种植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多,农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这些国家的农药国产化率极低,基本上依赖进口。如巴西是南美第一大国,年农药消费量近50亿美元,其中除草剂约占45%、杀虫剂约占25%、杀菌剂约占20%,近年来杀菌剂用量每年以约20%的速度递增,大豆用药量约占总用药总量的40%以上,草甘膦是巴西目前用量最大的品种。阿根廷是南美第二大国,年农药消费量近40亿美元左右,草甘膦是该国市场用量最大的农药产品,突破20亿美元。美国孟山都、陶氏益农、杜邦、德国拜耳等国际农化巨头控制了拉丁美洲农药市场约60%的份额,我国约占20%左右的份额。
拉丁美洲农药市场潜力巨大,也成为了世界农化企业的必争之地。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结果,2014年上半年我国农药出口金额前10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泰国、越南、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以色列,共计出口24.20亿美元,占同期农药出口的51.86%。我国对拉丁美洲国家农药出口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与国际农化巨头相比,差距依然较大,特别是存在出口品种单一、出口国家集中度较高的问题。
拉丁美洲农药市场前景广阔,但有些问题应该引起农药企业的高度重视,并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一是政府资源有限,登记程序日趋复杂,企业必须对自己需要登记的农药品种登记成功的几率做到胸中有数,避免盲目登记;二是国际农药残留限量规定日益成为贸易屏障,在申请农药登记时,企业必须考虑其出口的目的国是否具有相关农药的残留规定,且残留量是否低于限值,避免农药残留风险;三是农药地方管理复杂,比如两年前,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就禁止了一种新的含有苯酚的制剂,虽然这种制剂受到巴西国家相关的明文规定许可,但是地方州依然拥有独立自主的限制应用权,企业应该对出口的目的国农药地方管理进行全面了解,避免贸易争端;四是很多拉丁美洲国家社会各个层面对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的日益关注使得农药的命运被轻易改变,企业一方面要在出口的目的国培养人脉资源,另一方面要熟悉国情、把握农药市场发展动向,避免贸易风险。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坚持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加强合作具备天然优势。中方倡议双方共同构建“1+3+6”合作新框架,推动中拉务实合作在快车道上全面深入发展。特别强调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推进中拉产业对接,推动中拉互利合作深入发展。
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中国农药企业应该瞄准拉丁美洲农药市场,积极走出去,主动走出去,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农药贸易和农药加工产业合作,积极推进中拉农药产业对接,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