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行业观察

氟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新增长点
责任编辑:左彬彬 来源:中国化工报 日期:2023-11-19

 

  在经历了2022年的高速增长后,如今我国氟化工行业进入相对暗淡的时期。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27家上市氟化工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52.71%。但有专家预测,在不远的未来,半导体、新能源、储能和5G等应用领域的产业化发展将为氟化工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我国氟化工行业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投资开展科研攻关,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产值超2000亿元 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苏梅兰集团党委书记殷铭指出,今年上半年行业整体利润下降,主要与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三代制冷剂配额争夺以及萤石供应趋紧等因素有关。

  “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需求随之放缓,氟化工行业面临新的挑战。”殷铭说,“现在,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氟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国,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已形成从原料配套到加工应用制品的完整氟化工产业链体系。但氟化工行业目前仍然存在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品种缺乏等问题,而且尖端科研能力不足,新技术的产业化转换能力不强,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抵御能力较弱。”

  殷铭举例说,2016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提出,将逐步限控第三代制冷剂的生产应用。发达国家于2019年已全面开始淘汰进程,而我国也于2021年接受这一修正案,将于2029年启动削减进程。但受知识产权制约,目前我国的第四代制冷剂(HFOs)生产主要为跨国公司代加工。此外,我国的超纯电子级氟碳化学品目前也主要依靠进口。

  锂电用氟产品需求暴发 提升品质成制胜关键

  殷铭表示,我国的电气化战略持续推进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有力推动了动力电池和材料产业的规模扩张。六氟磷酸锂作为锂电池主要电解质,价格也一度暴涨至59万元/吨,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场布局。

  “目前国内六氟磷酸锂产业进入规模扩张期,2021年产量为7万吨。预计到2025年,锂离子电池所需的六氟磷酸锂约25万吨。”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艺室主任工程师尚剑指出,目前与锂电池产业有关的含氟材料大多处于产能扩张期。殷铭也提到,六氟磷酸锂产能的过度扩张已经导致阶段性过剩,而新能源电池的多元化发展更将使其未来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尚剑介绍说,二氟草酸硼酸锂(LiODFB)、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等新型锂盐也正在开发当中。其中,双氟磺酰亚胺锂目前规划产能合计已超过20万吨,天赐材料、多氟多、时代思康、永太科技、康鹏科技等众多业内企业看好其应用前景,均规划了上万吨级的产能。

  “此外,锂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黏结剂等也需要用到含氟材料。锂电池产业对电极材料黏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需求量占其总产量的39%。”尚剑表示,业内企业应通过生产运营和产业链优势来控制生产成本,并提高市场占有率。“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技术和产品品质,以形成较高的溢价,否则收益可能远低于我们的预期值。”他强调。

  聚焦战略新兴产业 氟化工行业大有可为

  “国家政策引领将推动国内环保友好型含氟制冷剂、新型制冷剂、发泡剂、含氟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殷铭表示,含氟新材料在新能源及电子产业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如能攻克相关技术难题,将迎来光明前景。

  他举例说,目前我国生产的聚四氟乙烯(PTFE)大部分为通用型品种,其特点为品种差异化程度低、质量不高,属于中低端产品,且产能过剩;但PTFE在高频下能够维持低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是稳相电缆介质层的首选材料之一。因而,5G通信的发展将为其提供新的增长点,而率先在高端PTEF领域布局的企业也会在未来充分获益。

  除此之外,他认为,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电子特种气体、电子级氢氟酸、氟化液等产品也是需重点关注的氟化工投资领域。这些方向大多存在“卡脖子”技术难题,如氢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预计2050年市场规模将达70多亿美元,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但其制备工艺长期被杜邦、戈尔、旭硝子等美日企业垄断,国产化率较低。

  “我们也看到,国内氟化工企业正在不断提高其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殷铭介绍说,虽然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绝对额不如跨国公司,但行业对于研发重要性的认识正不断提升。2022年,我国氟化工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占比超3%的达60%以上,超4%的达25%以上。

  “国际上对氟化工产品的环境、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格,有些国际知名公司将会部分退出氟化工领域,这对中国氟化工而言是机遇。”殷铭说,“企业要抓住机会,多形式、多维度、多视角开展技术创新,特别是加强未来氟产品在新能源上的应用,以打破国内氟化工规模化、同质化、中低端化的竞争格局。只有做强才有竞争力,大而不强只能被淘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