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放两个月都不会烂的沃柑,果农从来不吃》的新闻报道引起了行业热议,仅数小时阅读量破10万+,评论数更是多达千人。一些“不怀好意”的媒体也闻风而动,或激烈或温和的更换标题,疯狂收割流量。
今日,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发布官方通报,武鸣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网传事件,并立即组成联合工作组,对沃柑加工销售市场展开排查。联合工作组对城区农贸市场、超市、水果批发点等销售的沃柑进行抽样检测。
实地排查发现,所排查的水果加工企业都能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沃柑采收及保鲜贮运技术规程》要求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保鲜剂进行规范保鲜处理。
事实上,沃柑是一个较耐贮藏的品种,留树保鲜时间可达5个月。从果园采摘入库后,采后不经任何处理常温下可存放1个月以上。如果用单果袋包装,冷库贮藏,可以保存60天左右。对于绝对大多数果农而言,不需要使用保鲜剂浸泡进行保鲜。如需延长保鲜期,可采摘后经过洗选加工环节,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保鲜药剂处理,可以减少贮藏期间的腐烂率。沃柑放两个月不变质是本身的特点,新闻报道以沃柑“放两个月都不会烂”的特点引导受众共情,产生抵触情绪,违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准确性原则。
食品安全是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但长期以来公众都存在着误区,把农药放到了食品安全的对立面。只要是与农药沾上关系的农产品,公众都认为是不安全的。事实上农药、兽药,同医药一样,都是对抗疾病的工具、方法,每一个人都会接触到。虽然客观上农产品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农药使用的规范化,农药的低毒化、环保化,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农药,几乎不可能被用到农产品上。
早在2018年就曾有媒体报道过香蕉浸泡不明液体的消息,后人民网也曾撰文辟谣。所谓的不明液体其实就是保鲜剂,保鲜剂规范使用是安全的!不仅香蕉、沃柑在储运过程中要用到保鲜剂,其他的一些水果也会用到,国内的水果在用,国外的水果也在用。
保鲜剂与食品防腐剂都是用于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以保护食物的营养和外观,且保鲜剂的使用是有严格规范的,高毒的、高风险的农药是不允许在果品上使用的。所以,媒体无须放大保鲜剂的危害。
南宁高新区商会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果蔬加工与保鲜研究中心的段玉权博士。段博士对水果保鲜剂在果蔬上的使用做了下述简要介绍。
农产品储运过程中因为霉变常产生巨额损失,果蔬类产品常达到产量的25%~30%,并且很多致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危害健康。
为保持果蔬采后品质,减少产后损失,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等常被应用于果蔬的采收、贮藏和运输等环节。常用的保鲜剂有杀菌防腐类、护色保鲜类、抑制生长类、涂膜保鲜类和微生物菌素类等。多菌灵、咪鲜胺、抑霉唑等属于杀菌防腐类,对柑橘等果品贮藏环节滋生的病原微生物有控制作用。咪鲜胺、抑霉唑是目前国内外均允许使用的、安全的采后保鲜剂,可以有效防治柑橘贮藏期的青霉病、绿霉病,具有杀菌、抑菌、防腐的作用,使用该类保鲜剂的沃柑,保鲜剂残留量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正常食用不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作为农药行业从业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农药,同时也呼吁广大种植户按照规定科学规范用药;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对待,放心购买;同时也告诫部分媒体,不能为博眼球肆意进行扩大化宣传,要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客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