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行业观察

解密中国“水稻品种之最”!
责任编辑:李晓丹 来源:南方农村报 刘定富 日期:2021-02-24

打开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官网下“品种&系谱”栏目,可以发现页面正中央显示着“水稻品种之最”,其中包括: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稻、面积最大的常规稻、配组组合最多的不育系、应用面积最广的不育系、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应用面积最广的恢复系等。

 

追踪这些“水稻品种之最”所列前10名品种或品系以及水稻生产中“大品种”的亲本血缘,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笔者称之“粤稻现象”,即大部分品种或品系不是“广东造”(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就是“广东芯”(不超过四代的祖先亲本至少之一为“广东造”)!本文简述之。


面积最大常规稻


推广面积最大的常规稻前10名品种包括:浙辐802、空育131、桂朝2号、龙粳31、武育粳3号、广陆矮4号、双桂1号、中嘉早17、武运粳7号、黄华占。这里有6个籼稻品种,4个粳稻品种。


在浙辐802、桂朝2号、广陆矮4号、双桂1号、中嘉早17、黄华占等6个籼稻品种中,桂朝2号、广陆矮4号、双桂1号、黄华占等4个品种均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标准的“广东造”!


浙辐802的曾祖代亲本为“珍珠矮11”、中嘉早17的曾曾祖代亲本为“广陆矮4号”,这两个亲本均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这说明,推广面积最大的6个籼型常规稻品种中有4个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另外2个含有“粤稻”品种血缘,且不超过4代。这表明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籼型常规稻品种要么是“广东造”,要么有“广东芯”,呈现出典型的“粤稻现象”。

 


应用面积最广的不育系


应用面积最广的前10名不育系包括:珍汕97A(父代为珍珠矮11)、威20A(祖代为珍珠矮11)、Ⅱ-32A(祖代为珍珠矮11)、金23A(曾祖代为珍珠矮11)、冈46A(曾祖代为珍珠矮11)、协青早A(曾曾祖代为珍珠矮11)、博A(父代为钢枝占、祖代为珍珠矮11)、龙特甫A(曾祖代为珍珠矮11)、中9A(曾祖代为珍珠矮11)。

 

应用面积最广的前10名不育系,除两系不育系培矮64S以外,其他9个三系不育系均追溯到“珍珠矮11”,且不超过4代,除协青早A以外不超过3代!“珍珠矮11”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这表明中国应用面积最大的“三系”不育系均为“广东芯”。

 

配组组合最多的不育系


配组组合最多的前10名不育系包括:Ⅱ-32A(祖代为珍珠矮11)、金23A(曾祖代为珍珠矮11)、珍汕97A(父代为珍珠矮11)、中9A(曾祖代为珍珠矮11)、博A(父代为钢枝占、祖代为珍珠矮11)、龙特甫A(曾祖代为珍珠矮11)、协青早A(曾曾祖代为珍珠矮11)、冈46A(曾祖代为珍珠矮11)。

 

配组组合最多的前10名不育系中,除两系不育系Y58S、培矮64S以外,其他8个三系不育系均追溯到“珍珠矮11”,且不超过4代,除协青早A以外不超过3代!这表明中国配组组合最多的“三系”不育系也均有“广东芯”。

 

配组组合最多和应用面积最广的恢复系


配组组合最多的前10名恢复系包括:华占、蜀恢527、明恢63、成恢727、辐恢838、闽恢3301、桂99、R402、先恢207、广恢998。应用面积最广的前10名恢复系包括:明恢63、测64-7、93-11、IR26、密阳46、桂99、CDR22、IR24、辐恢838、绵恢725。追溯这些恢复系的来源,无一例外地拥有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培育的IR系列品种或品系,尤其是IR8和IR30的血缘。

 

尽管如此,但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是华占,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第一育种人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周少川研究员,亲本来源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周少川育种团队2002年早季的生6(代号SC2-S6)”。

 

据周少川老师介绍,华占的亲本来源是“广青占/丰八占//五丰占2号”,又名五山油占(五山丝苗或R534之父)。“广恢998”的祖代为“珍桂矮1号”。在配组组合最多的10个恢复系中,位居第一的“华占”为“广东造”,另一个恢复系“广恢998”也是“广东芯”! 


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稻


推广面积最大的前10名杂交稻品种包括:汕优63、汕优64、威优64、汕优2号、冈优22、汕优6号、威优6号、Ⅱ优838、D优63、汕优10号。这里10个杂交稻品种,涉及到5个不育系,珍汕97A、V20A、冈46A、Ⅱ-32A、D汕A。

 

珍汕97A的父代、V20A和Ⅱ-32A的祖代、冈46A的曾祖代亲本之一是珍珠矮11,D汕A的曾曾祖代是珍珠矮11和矮脚南特。珍珠矮11和矮脚南特均由广东省育成,可见,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品种也是典型的“广东芯”!

 

年推广过千万亩常规稻品种


我国水稻矮秆育种以来,自主培育的年推广面积过千万亩的常规稻品种共有20个,见表1。第一个以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广场矮”和接近1000万亩的“二九丰”也列入表中。

上表所列22个品种中,有10个为“广东造”,且单品种最大年推广面积前3名即广陆矮4号(1978年7429万亩)、桂朝2号(1982年4065万亩)、珍珠矮11(1974年3683万亩)也均为“广东造”。

 

近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和籼型常规稻


2016-2019年推广面积前3名的杂交水稻品种由深两优5814、天优华占、C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包揽,这6个品种中有5个的恢复系是华占和R534(五山丝苗、华占(五山油占)之子),华占和R534均为“广东造”!这表明,当前推广面积最大的前3名杂交稻品种是“广东芯”。

 

中国南方籼稻区虽然以杂交稻品种为主,但常规稻发展也十分迅速,黄华占已连续6年每年推广面积在600万亩以上,2018和2019年均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至2019年黄华占已累计推广5109万亩,成为1982年以来累计推广面积前10位的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广东造!

 

其他“水稻品种之最”


还有一些品种,虽然未被“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列为“水稻品种之最”,但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水稻品种之最”。比如,中国大陆第一个矮秆水稻品种--矮脚南特(1956)、第一个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矮秆水稻品种--广场矮(1959)、两系法杂交水稻实现突破且应用较广的不育系及骨干亲本--广占63,也都是“广东造”!

 

 


“粤稻现象”的思考


中国水稻育种,有成百上千的科学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本文总结出的“粤稻现象”是值得深思的!这除了揭示出广东省水稻科学家的卓越贡献之外,还揭示出了广东省水稻品种中蕴藏着的秘密--“核心种质资源”!这需要水稻科学家进一步解读。

 

广东省育成品种直接主导了中国南方籼稻区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以“广东芯”珍珠矮11和广占63分别间接主导1990年代和2000年代,而2010年代又以黄华占(广东造)直接或以华占和五山丝苗或R534(广东芯)间接主导。新中国成立70年,就水稻大品种而言,“粤稻现象”十分突出!

 

我们还可以预见的是,主导业已开启的2020年代的水稻品种已现端倪,华占、丝苗仍然挥之不去!2030年代、2040年代中国的水稻由什么品种主导?我们拭目以待!笔者预测,如果现在没有新的关键种质资源创新或引进,有较大概率可能仍然是粤稻的“天下”!

 

中国稻、广东造;中国稻、广东芯,这一现象已经延续了60余年,且当今仍在延续!希望中国水稻育种能够尽快破解“粤稻魔咒”,走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的结论,是我个人对我国水稻育种成果深度剖析的概括,不一定正确,欢迎讨论!特别声明,写作本文不受任何利益驱使,纯属个人兴趣,旨在强调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性,同时说明跟随育种很难超越的事实,无意贬损其他水稻育种家的功绩!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