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型标签能促进农药减量吗? --来自随机干预实验的证据
陈菊慧1, 2 白军飞1, 2 马英辉3, 4 周 蒙5
摘要:基于一项随机干预实验,本文实证分析了友好型标签对农药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友好型标签显著增加了农户依据农药标签兑药的可能性,并显著提高了农户根据标签信息计算兑药量的准确性。虽然在平均水平上未发现友好型标签对降低实际兑药量有显著影响,但对不信任农药零售商的农户来说,其减量效果十分显著。这表明,至少对于这部分农户,通过友好化设计激活“失能”标签可以显著减少其对农药零售商的依赖,从而有利于农药减量。本文研究对相关文献中“标签无用论” 的普遍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只注重信息“告知”而不关心接受者认知的标签管理规范是导致“标签无用”的重要原因,对农药标签进行友好化设计可以提高标签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
六、结论及政策含义
在信息时代,如何缓解因信息表达不友好造成的信息传递低效甚至失效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本文以农药标签为例,采用随机干预实验的方法,试图探索能否通过对农药标签的友好化设计,重新激活“失能”的农药标签。本文研究有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友好型标签能显著提高农户依据标签信息兑药的可能性和依据标签信息计算兑药量的准确性。具体地,接受友好化标签干预的农户比对照组的农户依据标签信息兑药的概率提高了 8.1 个百分点;对照组农户计算的平均兑药量超出标签建议量约 51.26%,但易计算的友好型标签可以使农户的计算过量度相比对照组下降约 30%,即该友好型标签的农药减量效果为 9.30%。由此可见,友好化的标友好型标签能促进农药减量吗? - 142 - 签设计在帮助农户根据标签获取更准确用药信息的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显著效果。第二,友好型标签在农药减量中的作用对于不信任农药零售商的农户更为显著,意味着农药标签会替代部分农户对零售商推荐的依赖,进而降低由零售商过量推荐引致的农药过量使用。第三,除部分农户外,标签干预在实际兑药实验中并没有产生平均意义上显著的农药减量预期效果。这说明,农户对标签信息认知的提升不能及时转化成实际兑药行为的改变。一方面,农户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用药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另一方面,想要彻底激活标签的信息传递功能,还需要深入挖掘制约农户从认知与信息获取向实践行为转化的内外在因素。只有这样,从标签友好化角度规范和降低农药过量问题的方法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产生实际效果。否则,这种方法就很难在现实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四点政策启示。第一,农药与农药标签管理部门应十分注重对中国传统农药标签的设计改进,高度重视标签信息的内容与呈现方式,真正让亿万农民看得懂、认得准、用得到,真正做到用户友好。不管从实践操作上,还是从经济上,这无疑都是十分可行的措施。第二,对亿万农民的常规技能培训中,要强化农药标签培训,特别是强化与农户规范用药密切相关的关键信息,以提升农户的认知能力。第三,重新发挥标签的信息传递作用,就需要对当前标签管理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设计友好型标签创造必要的制度环境,这当然还有很多值得认真研究以夯实科学依据的工作要做,但不改革这些制度,就相当于用合法但不科学的法律、制度限制了科学治理手段创新,必将导致在激活标签信息传递功能的方向上寸步难行。第四,在学术研究与开发中,应鼓励用更创新的思维探索信息音频化、视频化、智能化等更容易被用户接触、理解、转化的设计理念,打破信息传递壁垒,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友好型农药标签设计能够在规范和降低农药用量上发挥的作用大小,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最终依据标签使用农药的农户比例。这既取决于标签本身的友好化水平,也取决于标签之外对农药市场流通体系的规制。借助既有的农药(或一般化的农资)流通与销售体系,依托当下十分普遍的自媒体工具,低成本地向农户宣讲听从标签信息的重要性,可能都是不错的政策选择。当然,这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作为政策决策的支撑。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 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5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