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国最大的秋粮主产区东北地区进入集中收获期,标志着秋粮大面积收获全面展开。农业农村部10月3日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5.04亿亩,完成38.6%,进度同比快2个百分点,日收面积2700万亩。
据经济日报,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了去年北方罕见秋雨秋汛、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局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南方局部地区遭遇严重高温干旱等各种挑战,夏粮、早稻实现增产,秋粮有望再获丰收。这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了信心、增添了底气,为稳住经济大盘、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七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打破了“两丰两歉一平”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盘。
分区域看,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是我国最大的五个产粮大省,其中四个都是北方省份。而内蒙古、吉林、辽宁从2010年-2021年间产量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63.82%、44.74%、40.73%。
黑龙江:粮食安全“压舱石”
黑龙江粮食总产连续十二年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粮食产量为7867.7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1.5%,人均粮食产量超过2.4吨,而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公斤,也就是说黑龙江生产的绝大部分粮食,是以商品粮的形式供给其他省份。2012年以来,黑龙江累计生产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均连续稳居中国第一,素有全国每九碗米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的说法。
河南:“中原粮仓”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用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突破6500万吨。
小麦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1/4。不仅养活第一农业人口大省,更是每年外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多亿斤。
并且河南还是全国第一的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速冻水饺都来自河南,从“能种”到“能吃”,河南可谓是中国粮仓的缩影。
山东:农业大省
山东2021年粮食产量首破1100亿斤大关,是全国5个增产10亿斤以上的省份之一,居全国第三位。不仅是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粮800亿斤以上。且山东粮食品质优、产品好、品牌响,粮食产业经济工作总产值居全国第一。
从近五年粮食流通情况看,山东累计销往省外粮食达1095.4亿斤,全省粮食商品率70%以上,年购销总量居全国前列。对山东来说,不仅仅满足于端牢自己的饭碗,更要为“中国饭碗”贡献“山东粮”。
2021年,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达到4975亿元;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740万亩,新增优质粮食130亿斤;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集团有6家、过30亿的企业达30家,18家企业入选全国食用油和小麦粉加工企业50强。近两年,山东共有72款产品成功入选“中国好粮油”,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吉林:商品粮生产基地
为了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吉林省谋划提出了“千亿斤粮食”工程,具体实施良田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种业振兴等“八大工程”,力争到2030年粮食产量突破1000亿斤。
内蒙古:塞外粮仓
十年间,内蒙古粮食产量相继突破500亿斤、600亿斤、700亿斤大关。2021年,粮食产量达768亿斤,跃居全国第六,成为名副其实的“塞外粮仓”。
内蒙古是全国5个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省区之一,这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最大优势。2021年全区粮播面积10327万亩,较2012年增加1141万亩,增加12%。增产粮食68亿斤,占到增产总量的31%。全区千方百计稳定粮播面积,挖掘潜力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