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政策报告

解读《“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
责任编辑:李晓丹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宇恒 日期:2022-03-14

编者按

农产品产地市场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建立现代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明确了哪些目标和主要任务?怎样加强支撑体系建设?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相关负责人,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农产品产地市场是在农业市场化深入推进和农产品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在具有较高商品率的农产品优势产区,为快速大批量集散农产品、稳定市场运行而建立的批发市场,以交易本地农产品为主,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


《规划出台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快速发展,2020年,粮食、油料、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总产量约20亿吨,绝大部分进入流通领域,产销一体化不断融合,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各类产地流通主体快速发展,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额2.93万亿元。农产品产地市场由自发分散向规范有序转变,由集散交易场所向复合功能平台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为节点、田头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农产品流通协调机制,从规划、政策、工程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社会资本积极进入农产品流通各环节,形成了支持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交易设施相对简陋、流通主体参差不齐、建设标准体系不够健全、市场运行效率较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环境优化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消费升级激发了更大的发展潜力,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升了发展质量,新一轮科技革命注入了新的动能,全社会对农产品产地市场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为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农产品流通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市场流通实际,制定了该规划,规划期为2021至2025年,并对2035年进行了远景规划。

清晰的引导定位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旨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规划》始终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谋划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始终保持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与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相适应相协调,科学布局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指导地方根据本地实际规划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和田头市场布局,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和行业发展方向,推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推进、同步实施,促进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为实现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


构建了总体框架

《规划》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现状形势和总体要求,分析了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的现实基础,研判了“十四五”面临的形势,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出“十四五”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总体要求。第二部分明确了重点任务,从“优化市场布局、补齐设施短板、提升运营效率、拓展服务功能”4个方面,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提高农产品产地流通效率。第三部分提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的支撑体系,重点是从主体、技术、人才、信息、标准等5个方面强化发展支撑,集聚促进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的创新要素。第四部分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创新建管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确定了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供需适配、组织高效、畅通便捷、安全绿色、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覆盖农产品优势产区、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对接主要消费市场的农产品产地流通网络。

一是现代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围绕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以及特色农产品,共建或认定40个左右“通达全国、世界知名”的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一批“功能完备、链接产销”的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一批“减损促销、联农带农”的田头市场,推动形成现代化的三级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

二是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仓储能力大幅提高,期现货交易规范进行,冷藏保鲜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商品化处理设备自动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道路硬化、环保卫生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应急保供机制基本建立。

三是农产品产地市场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深度融入现代物流体系,依托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汇集产加销综合型企业和流通服务企业,支撑两个“三品一标”发展,打造10个行业知名展会,做强10个国家知名农业品牌,农产品产地市场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展望2035年,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与现代流通体系相匹配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技术装备、经营管理、服务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农产品产地流通环节损失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明确了主要任务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规划》从“优化市场布局、补齐设施短板、提升运营效率、拓展服务功能”4个方面,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提高农产品产地流通效率。

一是优化市场布局。明晰了国家级、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和田头市场定义和功能,阐述了各类农产品产地市场的建设条件,对粮油类、果蔬类、畜产品类、水产品类、特色农产品类等5大类26个品类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进行空间布局。

二是补齐设施短板。全面升级交易设施,创新市场交易方式,提升农产品产地交易效率。加快仓储设施建设,完善商品化处理设施,健全产地冷链物流体系,提高产品增值收益。强化市场公用工程建设,加强污染物综合处理,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改善农产品产地市场经营环境。

三是提升运营效率。加快三级农产品产地市场联动发展,加强跨区域协同,实现产销融合互促。提升农产品产地流通服务水平,增强质量安全追溯能力,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效率和安全水平。培育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融入国际农产品物流渠道,提高国际贸易服务能力,拓展发展空间。

四是拓展服务功能。引导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集聚发展,打造乡村文化传承载体,实现产加销、农文旅协同发展。发展农产品产地流通新模式,建立全产业链服务新平台,提升农业品牌新价值。统筹推进农产品产地应急保供体系和机制建设,确保农产品稳定供应。

有力的保障措施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是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从主体、技术、人才、信息、标准5个方面强化发展支撑,集聚创新要素。第一,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营销能力和经销商市场竞争力,注入发展活力。第二,加强产地流通技术研发推广,提升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质量。第三,建设产地流通人才队伍,促进农产品产地市场转型升级。第四,健全产地流通信息监测体系,增强信息服务能力。第五,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标准体系,提升产地流通标准化水平。

二是实施重点工程和重大行动。《规划》聚焦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谋划实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培育工程、农产品产地市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业品牌提升工程、“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能力提升行动、农产品产地流通主体培育行动、农产品产地流通标准化提升行动等7项重大工程和重大行动。

三是采取系列保障措施。为确保规划目标实现、任务落实、工程落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组织领导方面,加强协调配合,统一组织规划实施,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确保目标实现。在政策支持方面,通过争取财政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和完善用地政策等措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