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政策报告

张红宇: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左彬彬 来源:乡村发现 日期:2021-03-31

3月28日,2021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在北京召开。


今天下午我也想结合这次主题就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演讲。
在此主题下,我从四方面展开我的观点。第一,我们如何把握新阶段、新格局、新理念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我们怎么样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使我们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再上新台阶。在此过程中如何盘点总结各个地方、各大主体在农业化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最后,下一步我们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向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体系,它一定有一个规律,有一个发展前提可以期待。
围绕这四个方面:
一、要把握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中国农业有美国农业规模化的特征,又有日本农业精细化的特征,同时又有美国和日本不具备的中国特征,中国的特征是“多元化”。
在这种前提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典型的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种多元化要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是规模化为特征,还是精细化为特征等都很难概括。由此而言,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以为也表现出多元化的基本特征,这种多元化表现在如下几个大的方面:
一是服务产业多元化。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释放,观光旅游休闲是产业,“互联网+”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是产业。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有共同的认识,今天服务的产业已经不是10年前,20年前,30年前所下的定义,围绕着农林牧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而是在超越了这个范围以内、以外,超越了传统概念以外,传统的农林牧渔+新产业,构成了今天服务业对象,产品类型多元。
二是服务方式或服务内容也是多元的。环节多元、内容多元、方式多元,构成了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服务业的第二个大特征。在服务环节上,我们有的农民从种到收一些重活干不了,拜托给有劳动力而比较年轻的去干,有的有劳动力,但从种到收都不想干了,把所有活都委托给第三方,就构成了农业生产方式托管半托管。从服务内容来讲,最大的服务业不外乎是帮助农民打药、耕地、收获以至于卖,现在的服务业已远远超越刚才给大家报告的从种到收的环节,而是从田间到餐桌,没有一个环节不可以通过生产性服业来实现双方的供需平衡。而在服务方式上也发生了多元化的变化,订单是一种方式,口头约定也是一种方式,合同也是一种方式,秋后算账还是一种方式。
三是服务主体是多元的。最大的服务主体是农业农村部所属的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这么多年了,我们在不产生利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除此以外,国有企业包括中化集团,供销社、邮储银行,在这方面当然有很大的商机,也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我们还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现在涉足农业,开发农业,服务农业做的有声有色。从这个角度来讲,服务的主体没有一个国家超过中国,我们有民营的,有国营的,有大型的,有小型的,有合作组织的,有集体经济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多元化第三个方面的表现非常深刻。  
四是服务对象多元。最近,我在思考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因为解决小农问题就解决了我们的根基问题。但我们也要看到今天实践主体已经呈现了不同的生产态势,比如黑龙江的农垦企业,新疆建设兵团,还有众多各种各样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另外,我们现在有2.6亿普通农户,其中2.3亿承包农户,另外3000万林农从事林业生产,林农从事畜牧生产的,这2.6亿从事不同行业的农民。这些服务对象,对社会化服务体系多多少少都有生产性的服务要求,种子、化肥、农药都需要买,生产出来的粮食希望卖出好价钱。
我们服务的主体是多元的,服务的方式是多元的,服务的产业是多元的。方方面面的多元构成了今天中国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别的国家最显著的特征,这个特征可以总结成这样一句话:中国多元化供给与多元化需求之间的平衡发展,区别于别的国家单一的需求、单一的供给,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化服务体系最鲜明的特点。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历史机遇
在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背景之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的机遇是什么?或者说我们的着力点,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义是什么?还是要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相联系,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时,全部劳动力中农业劳动占比70.5%,2020年相关数据还没有出来,但2019年从事农业的基本劳动力下降到25%。
农业劳动力减少的同时,我们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从事农业的农村劳动力在减少,为什么还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党的领导、制度变革、农业投入、科技贡献,扮演重要的角色就是日益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无处不在,成为我们生产要上新台阶不可忽视的重要特点。
我以为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的是机遇也罢,重要意义也罢。
第一,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各位,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农业是传统农业,改革开放之后最大的变化,我们的农业是现代农业。原来的农业叫自给自足,现在的农业是为销售而生产,为需求而供给,这是我们最大的变化。最近这20年,各种新产业新业态的释放,极大的丰富了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原来追求的是生存问题,现在追求的是发展问题、效益问题、收入问题,在这过程中工业化理念植入到农业,工业化的行为植入到了过程。这就是我给大家报告的推动了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的农业从体例上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无论是资源型的农产品也罢,或者是具有特色的农产品也罢,从数量上来看都位列世界前茅。这就叫转型升级。
第二,加快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由于有服务业的发展,由于有土地制度的变革,由于农业内生机制不断丰富,所以在工业化背景之下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出去没关系,但越来越少的人可以种越来越多地。农村的劳动力大量的转移出去了,农业怎么办?切实为我们农业的规模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就实现了两个方面的规模经营。一是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土地经营权不断的流转,产生了土地的规模经济。但我今天更想告诉大家的是,土地经营权规模化的形成,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了,但我家里的耕地可以不用流转。
第三,服务组织和类型多种多样。大型的拖拉机、大型的收割机,以及我们的仓储合作社可以集中资源建设购买冷链设施,包括车辆、仓储设施。林林总总的合作社、企业们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产品特点,找到生产性服务行业里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作为,不同的贡献。甚至包括动物粪便的处理,作物秸秆的焚烧,包括农膜残留在土地后有没有专业的组织帮助回收等。新产业在不断的发展,新的服务项目也在不断的发展,新的服务组织和类型也在蓬蓬勃勃的诞生。这就是我给大家报告的第三个大的方面。
第四,丰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内涵。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深化,很大层面深化和丰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这里有集体经济组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的各方面服务,即便是跨区域合作社,即便是普通的一般农业企业,只要是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我以为都在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完善我们的统一经营,或者说我们的家庭经营基础之上的统一经营的内涵和外延。因为它解决的问题是一家一户解决不了,一家一户解决不好,一家一户解决起来不经济、效益偏低的问题。
所以,从这四个方面,我以为我们真的是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怎样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之下,有发展新思路。
三、中国特色服务体系的中国模式、中国样板、中国探索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央有要求,农民有诉求,政府有支持,企业有愿望。我们在这过程中可以找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定位,可以找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契机。生存与发展摆在我们的面前,发展很重要,但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强调生产更重要。保生产最重要的是农业,搞农业当然就是最重要的产业,所以中央反复讲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公益性的、不挣钱的、难以市场化的,比如植物保护,动物疫情的防护谁来做?我告诉大家,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为止都是农业农村部门在做这件事。换句话说,政府行为提炼的最淋漓尽致的是服务业方面,包括我们的种业革命等,都是政府在做事。换句话说,国家层面有全国农机推广中心,省里也有推广中心,到县里也有,我们讲七站八所,不能拆,拆了后农民怎么办?这就是问题。当然,形势在发展,由于我们农业质量的提升,由于产业链不断的延伸,价值链的不断提升,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释放,所以在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催生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经营主体介入其间。
历史发展控制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化肥农药怎样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少,效果越来越好。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农膜的使用怎样做到无害化处理,现在叫资源化利用。政府在这过程中如果不起到引领作用的话,这件事做不好。我到江苏、四川调研,发现有很多粪便运输合作社,秸秆回收利用合作社,背后都有政府支持。处理粪便发生的费用政府给予相关补贴。比如大型养猪场粪便运到菜地,运到了集约化的设施农地的场所,运费政府掏,钱你来赚,这就实现了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四个主体打一张牌,写一篇文章。
实践中的案例有不同定位、功能、效果,但无论是哪一个主体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样的。
第一,解决谁来种地,地有没有种好。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适应了土地制度的变革,一是生产力,一是生产关系,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以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每亩成本降低10%-20%,产量增加10%-20%,收益增加20%-30%。
第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特别是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若干的经营方式是为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催生了一大批新职业,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村庄的建设要有很好的规划就是规划师,规划后要有很好的设计,一个村里什么地方是村部,什么地方是养老中心、绿地、产业等,这需要设计。设计后房子牢固不牢固,管几年,这叫建筑师。所以,第一是规划,第二是设计,第三是建筑,最后有一个美术家,叫“三师一家”。
“三师一家”的职业10年前有吗?有规划师,但没有乡村规划师;有建筑师,但没有乡村建筑师。当年我们刚提出乡村建设时,城建司到城建厅全部学的是城市规划,没有一个学乡村规划,现在不一样了,培养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人才,最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规模化经营道路。由于专业化的分工,专业化的不同环节的服务,所以规模产生效益,这是必然趋势。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农业服务要现代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也要现代化。刚才没有报告时我跟各位说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那内涵外延是什么?什么叫现代化?50年代、60年代我们当小孩时,那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叫农业现代化。现在现代化张嘴就来。什么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想了半天,我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美丽化,我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理念之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方向是什么?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为农业社会化提供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工业化、城镇化继续推进的背景下,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必然进一步减少,要求继续分工分业。
一是拓宽服务领域丰富社会化服务内涵。从纵向、横向来看,我们有两个角度需要把握,什么叫纵向,就是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要为现代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三大体系的完善和丰富贡献我们的力量,在这个角度人力资本很重要。从横向角度来看,我刚才讲原来的农业农林牧渔有边有形,现在无边无形。原来的农业是物质产出,现在不只是物质产出。生产性服务边界没有固定,还有无限可能,这个边界需要我们去探索,需要我们去展望。
二是从未来的发展看,通过多元化服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粮食产业来讲,如何提升规模化的能力,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畜牧发展来讲,如何减少动物粪便的随意排放,就提供了很多生产端供给的需求,这里有多少商机。从蔬菜角度讲,如何通过品牌和冷链运输,第一时间让老百姓享受到新鲜的果蔬生产和肉类生产。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的生产方式能够怎么样最大限度的提升能力,供给保障能力来实现产需平衡。
三是应用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里生物技术、装备技术、数字技术等我不多讲了,在座很多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数字技术对我们的影响超过了许多人对我们的影响,这些技术谁来提供,谁来满足,就需要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所满足。
四是坚持共享共生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的改革都给我们创造了无限的空间,这里大有文章可做,我想在座每位都有思考。
这四个前提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的建议是什么?
我的建议,总的来讲从发展战略到具体的补贴政策、价格政策、基础设施、政府服务都要围绕着中国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大文章。
一是认识要提高。把过去重生产轻服务的观念,变为生产服务双向并重,双向并行,走出一条全世界范围内有中国特色的深化服务体系,这样的内涵外延和概念构成。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主体、实体、产业的不二法宝,作为联系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的最重要选择。
二是政策要支持。比如用地政策,税收政策。比如用地政策,经营性用地要城乡统筹,闲置的宅基地或废弃用地,如何将闲置的建设用地、宅基地,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农户的资格权前提下,形成服务设施的用地,这里有大量的政策需要研究,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比如我们搞冷链设施,搞仓储等不能在增量上做文章,只能在存量上做文章。比如我们的金融政策,如何让金融机构有社会责任感,在金融创新、产品创新、普惠创新有所作用。比如我们的保险,现在我们的规模全球第一,产品已有270种农业保险产品,怎么样更好的服务经营主体,更好的服务服务主体,这里有大量的文章可做。比在税收制度方面,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税收政策,农产品加工业是粗加工、还是精深加工,税收是大不一样,无论怎样,都应该有利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是人才要成长。如果前面我讲社会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在这里我讲怎么样培养这类人才,我们重视学历教育,能否重视职业教育。推进从业人员职业化,按照有情怀、有能力、有工匠精神、有社会责任的“四有”要求,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的职业农业服务人员,重点培养引领型人才。
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是一篇大文章,在座各位都有责任担当,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农业更强大,我们的农村更美好,农民更富裕。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