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出发点,本身包含四个重点:第一是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安全;第二是对作物要安全;三是对花鸟鱼虫等生态要安全;第四是对生产的人、使用的人要安全。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便开始了环境友好型制剂的开发工作。比如水剂、水分散粒剂等水基化剂型的开发,截止目前,水基化剂型已经占到国内农药品种的20%~30%。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国际农药产品的安全性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小编就农药产品安全访问了上海市农药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冷阳教授,以下是访谈纪要。
问:冷阳老师,近几年国家针对农药产品发布一些新规定,比如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助剂禁限用名单》和工信部《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的限量标准》,您是怎么理解和看待这些新规定的?
答:农药制剂除包含农药活性成分,还有一些助剂等惰性物质,而这些惰性物质在中国一直没有管理,随意性很大,是一个很大的安全漏洞。国际上对于助剂的管理,普遍采用“禁、限”用的措施,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农业部药检所公布的《农药助剂禁限用名单》,共涉及助剂品种84个,其中9个禁止,75个限用,这仅仅是中国助剂管理的一个开始。对于农药企业来说,需要认清84种助剂的用途,从长远的观点和发展观点来选择合适的顶替助剂,以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清单内容进行规避。
现有的助剂品种改变后,如何通过制剂加工技术,把农药制剂做的更好、更安全,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制剂创新的问题。希望您能参与4月21-22日在无锡举办的第五届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加工技术及生产设备研讨会,届时能给做个详细的介绍。
中国的农药生产每年要使用35万吨左右的有机溶剂做原料,这些溶剂过去是以二甲苯为主,工信部《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的限量标准》出台后,开始采用重环烃等溶剂进行过渡,从长远来讲也不安全。过去我们更关注有机溶剂本身的毒性,现在国际上关注的是对大气的污染,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有机溶剂在空气中的挥发性,所以未来对农药的监管肯定也是重点,对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管理肯定要列入国家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中。那么,如何改造现有的农药乳油,让它变得更安全呢?
首先是要将含有挥发性溶剂的乳油改造成低挥发性、低气味、低毒的乳油。中国现有乳油农药1万多种,改造起来需要大量工作。现在的乳油仅仅是按照工信部出台的《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的限量标准》,用新的溶剂进行替换,是否符合发展要求有待商榷,所以下一步的监管还很艰巨。所以,农药行业要看到国家对环境安全、对农药安全监管的方向,从更高的角度来考虑中国农药产品安全性的提高,选出最安全的东西来代替,不能过一段时间又面临淘汰。
问:很荣幸能参与到四月份无锡的第五届制剂会。同时,国内企业农药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种单一,近年来出口数量激增,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中国的农药产能严重过剩,需要出口到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农药产品安全的要求已经超过了中国农药产品本身的安全性,中国农药要走出去,必须要在安全性上与国际接轨,既满足国内对环境、食品安全的要求,又解决从生产走向国际的问题。
非常感谢冷阳老师精彩、细致的解答,小编已经按耐不住等着参与4月21-22在无锡举办的第五届制剂会,据说4月10日前报名有优惠,赶紧联系010-84885106李慧,邮箱ccpia_zjh@126.com,报名参会吧!
附注:第五届制剂会的会议内容 (一)行业政策解读及应对策略专题
(二)国外研究动态和研究特点专题
(三)制剂精细化生产专题 (四) 省工高效与农药减量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