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有机化学家,分别是美国的诺尔斯教授和夏普雷斯教授、日本的野依良治教授,他们是在手性化合物的合成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那么,问题来了,手性化合物有何意义?分离分析,如何破解?环境行为,如何评价?8月19-21日,第五期企业标准制定与产品分析检测培训会上势必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周志强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手性农药分离分析及环境行为、农药残留分析、农产品安全与毒物分析。近几年周志强教授以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10余篇,多篇论文被国外相关机构评为高他引率论文。而且,应邀担任Environment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审稿人,获发明专利3项。大会上由他主导手性化合物的分析及环境行为,相关报告内容抢先读:
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在生物活性、代谢及毒性等方面往往存在着显著差异,必须将其以不同的化合物来看待,随着对光学纯手性农药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趋向于开发和使用高活性、低副作用的光学纯品种。
比如,氰戊菊酯由4个异构体组成,其中S,S-体的杀虫活性最高,约为混合体的4倍,而S,R-体却可使叶子发生白化药害,并发现R,S-体在动物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有肉芽肿病变出现。
那么,问题是手性物质如何分析呢?根据目的物的不同,需要制备相应的手性固定相,建立手性对映体的拆分及常量分析方法。已经建立分析方法手性农药有甲胺磷、甲草胺、甲霜灵、甲氰菊酯、乙烯菌核利、乙草胺、乙氧呋草黄、丙溴磷、马拉硫磷、水胺硫磷、二溴磷、克线磷、苯线磷、 2,4-D异辛酯、三唑酮……
以苯霜灵为例:在25℃,波长为230nm,固定相为正相CDMPC,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98/2,流速为1.0mL/min,能够将苯霜灵的对映体完全分离。其他分析方法如下:
手性化合物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欲知后事如何,合肥会议邀约。详情请登录中国农药工业网>>通知公告中查看,会务组全体工作人员期待您的支持与参与。
会务组联系人:
李 慧(010-84885106 13811198258)
范东升(010-84885920 13683183823)
邮 箱:ccpia_j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