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市场行情

201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农民日报 日期:2015-02-13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如何在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要求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其中一项就是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积极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把握好农产品进口规模、节奏。

201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谷物净进口同比增38%,高粱大麦进口猛增 在2012、2013年连续两年净进口量保持1300万吨的基础上,2014年谷物净进口达1874.7万吨,同比增四成。按我国传统粮食定义和口径,2014年粮食进口总量达1亿吨,其中大豆进口7140万吨,谷物进口1952万吨,薯类(主要是干木薯)进口867万吨。若将541万吨玉米酒糟作为玉米制品纳入粮食范畴,粮食进口量1.06亿吨。

  小麦进口主要是为了品种调剂,由于2014年国产小麦品质高,进口需求下降,进口量300.4万吨,同比减45.7%。玉米内外价差扩大,价差一度超过配额外关税65%的幅度,但由于实施了转基因管理以及进口与库存配比销售等调控措施,玉米进口259.9万吨,同比减20.4%。大米进口仍保持增长,进口257.9万吨,同比增13.6%。同时,作为玉米替代品的高粱、大麦进口增势迅猛,合计进口1119万吨,同比增加了778万吨,增长2.3倍。在粮食进口增加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容不足的问题凸现。

  大豆进口再增一成,油菜籽进口继续大幅增加在上年进口6337.5万吨同比增8.5%的基础上,2014年大豆进口7139.9万吨,同比增12.7%。油菜籽进口508.1万吨,同比增38.7%。

  饲料需求增长是拉动大豆、油菜籽进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大豆压榨后80%是用于饲料的豆粕,菜籽粕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2014年食用植物油进口787.3万吨,同比减14.6%。将增加的进口油籽折合成油,2014年植物油进口总体保持了稳定。

  棉花进口减少但仍保持高位2010年以来,食糖连续大量进口、库存积压、国内价格下跌,内外价差因此缩小,进口动力有所减弱,但进口仍然保持高位。2014年食糖进口348.6万吨,同比减23.3%。棉花2014年实施目标价格政策,国内市场价格下降,加之高库存压力,棉花进口下降,同比减40.7%,但仍保持高位,进口266.9万吨。同时,棉纱进口高位运行,进口201.0万吨,同比减4.2%。

  畜产品进口增一成,奶粉进口大幅增加 因国内供给有所增加,2014年猪肉进口56.4万吨,同比减3.3%;猪杂碎进口82.0万吨,同比持平。牛羊肉进口上半年增势强劲,下半年因国内市场变化,进口减少,整体与上年基本持平。牛肉进口29.8万吨,同比增1.3%;羊肉进口28.3万吨,同比增9.3%。奶粉进口持续大幅增加,2014年进口105.4万吨,折鲜奶843.2万吨,同比增22.0%;鲜奶进口32.0万吨,同比增73.5%。乳制品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较大冲击。

  优势农产品出口整体保持较快增长,但水果出口顺差降五成 2014年水产品出口217.0亿美元,同比增7.1%;进口91.9亿美元,同比增6.3%;顺差125.1亿美元,同比增7.6%。蔬菜出口125.0亿美元,同比增7.9%,增速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进口5.1亿美元,同比增21.7%;贸易顺差119.9亿美元,同比增7.3%。水果出口61.8亿美元,同比减2.3%;贸易顺差10.6亿美元,同比减51.0%。


关注粮食进口结构新变化

  受国内外价格倒挂、需求拉动等因素影响,2014年我国粮食(谷物)进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口量达1951.6万吨,同比增33.8%,净进口1874.7万吨,同比增四成。同时,粮食进口结构出现了三大主粮进口总量减少、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两个新特征,值得跟踪分析。

  三大主粮进口总量明显减少,应继续发挥好进出口调控的积极作用。2014年小麦、稻米、玉米三大主粮进口总量818.4万吨,同比减26.1%,在连续两年保持1100万吨以上后出现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粮食库存高企、阶段性供给压力较大的矛盾。分品种看,小麦进口量300.4万吨,同比减45.7%;玉米进口259.9万吨,同比减20.4%;大米进口257.9万吨,同比增13.6%,但增幅比2011~2012年有所回落。专家分析,在国内价格明显高于进口到岸税后价的情况下,三大主粮进口总量出现下降,虽然有我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且质量提高的原因,但更多是进出口调控尤其是进口配额有效管理的结果,表明我国粮食进出口调控措施仍有一定的腾挪余地。在当前我国经济增幅放缓、粮食需求偏弱的形势下,要继续坚持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主动打好贸易调控这张牌,优化利用配额管理等工具,为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确保新常态下“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玉米替代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应加快完善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虽然2014年三大主粮进口总量减少,但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产品进口成倍扩大,导致谷物进口总量增加、结构明显变化。其中大麦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131.8%,高粱进口577.6万吨,同比增4.4倍。

  传统上我国进口大麦、高粱主要用于酿酒,进口总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但2014年进口猛增至1100多万吨,新增进口主要用于替代玉米作饲料。据专家对广东饲料企业调研,由于2014年国产玉米价格到广州黄埔港均价每吨2500元左右,明显高于进口高粱、大麦价格(分别约1700元、1850元),加之高粱、大麦进口没有配额管理,关税仅为2%、3%,饲料企业受巨大价差驱动纷纷用进口高粱、大麦替代玉米。其中,禽饲料中高粱替代玉米的比例为20%~60%不等,育肥猪饲料中大麦替代玉米的比例约8%~10%。同时,全年玉米酒糟(DDGs)进口542万吨(同比增35.3%),薯类(主要是干木薯)进口867万吨(同比增18.4%),这两者加起来超过了1400万吨,也部分替代了玉米的深加工需求。据专家初步估计,2014年玉米替代产品进口的大量增加,至少导致国产玉米新增1000万吨库存。如果新年度澳大利亚(占2014年我国大麦进口总量的71.6%)、美国(占2014年我国高粱进口总量的93.8%)等主要出口国大幅扩种,高粱、大麦替代产品进口将进一步增长,加剧我国玉米库容压力。

  玉米替代产品迅猛增加这一新变化表明,我国粮食进出口管理是系统工作,如果缺少配套措施,难免“按下葫芦浮起瓢”。因此,对于产业链相对较长的玉米,在研究替代产品进口调控措施的同时,应加快完善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在确保不出现“卖粮难”、稳定农民种粮收益的前提下,形成国产玉米与替代产品的合理比价关系,促进玉米加工消费,防止玉米市场空间被挤占。


2014年我国农产品进口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今年农业生产将继续承受进口压力

  受国内需求增长、内外价差扩大以及国际市场处于波动低谷等因素叠加影响,2014年我国农产品进口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从具体产品来看,谷物进口大幅增长,油籽植物油进口总体保持稳定,棉花、食糖进口减少但仍保持高位,牛羊肉进口小幅增长,奶粉进口大幅增加,优势出口产品整体增长较快。2015年,在国内需求增长、国际市场供给宽松价格下行以及价差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农业产业发展面临较大进口压力。

国内需求拉动、内外价差扩大促动进口高位增长

  国内饲料用粮需求不断增长,成为谷物进口大幅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食品消费结构转变,肉蛋奶等畜禽产品需求不断刚性上涨,饲料用粮需求旺盛。大豆压榨后的豆粕、油菜籽压榨后的菜籽粕都是饲料产品的重要原料。我国进口的大麦、高粱传统上主要用于酿酒,进口总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2014年因玉米进口得到控制,作为替代品的大麦、高粱进口猛增,同比增加的778万吨主要作为饲料用粮。此外,作为玉米制品的玉米酒糟(DDGs)进口大幅增加。

  国际市场供给宽松价格持续低迷,是农产品大量进口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谷物、棉花等大宗农产品消费需求相对稳定,加之国际市场生产形势较好,供需较为宽松。2014年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高达25.5%,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持续保持在90%以上。国际农产品价格低迷,跌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推动大宗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导致库存大量积压。在农产品内外价格联动性增强、国内政策支持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确保国内产业安全和农民生计面临重大挑战。

  我国边境保护措施有限,内外价差持续存在是农产品进口的重要驱动力。我国农产品进口缺乏有效的边境保护措施,以粮食为例,三大主粮的配额内关税仅有1%,大麦、高粱的关税仅有3%、2%,进口粮食税后价格仍然低于国内价格,企业进口动力强劲。从国内来看,由于近年来受成本增长推动,国内价格不断上升,内外价差持续扩大。2014年1~12月,中泰米价差平均818元/吨,玉米内外价差平均646元/吨,小麦内外价差平均434元/吨,价差均在2013年基础上大幅扩大。2014年谷物进口虽有品种调剂和国内短缺等合理需求,但相当一部分进口是受价差驱动,进口过度导致的库容不足问题凸现,确保粮食适度进口面临挑战。

粮食生产的“地板效应”与进口价格的“天花板效应”不断增强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近几年,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因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债务积压、高失业率等),以及潜在增长率低拖累了经济复苏。新兴经济体潜在增长率比2011年低1.5%,经济下行风险明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因201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活动弱于预期,2014年经济增长预测已下调到3.3%。2015年全球增长预测下调到3.8%,发达经济体增速2.3%,其中美国由2014年的2.2%提高到3.1%,欧元区由0.8%提高到1.3%,日本由0.9%降至0.8%;新兴经济体增速由4.4%提高到5.0%。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依然缓慢。

  国际市场供给充裕、价格低迷。全球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裕,产量预期乐观,加之消费需求相对稳定、库存充足,供求关系较为宽松。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预测,2014/15年度谷物产量25.32亿吨,预计增产0.07亿吨;消费量24.65亿吨,期末库存6.28亿吨,库存消费比达25.5%。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测2014/15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608.2万吨,库存消费比87.1%。供需基本面难以支撑农产品价格,大宗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位运行,2014年已跌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农产品适度进口面临挑战。进口增长一方面起到了增加国内供给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对产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进口因素来看,进口高位增长既有需求拉动的合理原因,又有进口过度的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粮食生产的“地板效应”与进口价格的“天花板效应”不断增强,在农业关税水平较低、政策支持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继续承受进口压力。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政策空间、切实加强农业国内支持、有效加强进口调控,确保国内产业安全,是开放条件下我国农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