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8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财务司、科技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对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药风险评估综合配套技术研究”(200903054)进行了会议验收。验收组由7位业务专家和财务专家组成。农业部科技教育司魏锴处长,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郑戈处长,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叶纪明副所长、计财处马凌副处长及项目组成员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魏锴处长主持,农业部项目管理专家段武德研究员介绍了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验收要求和注意事项。验收会推举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担任业务专家组组长,中维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易维佳担任财务专家组组长。
叶纪明副所长代表项目单位就项目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汇报,毒理审评处陶传处长江、环境审评处姜辉处长分别就施药人员健康风险评估程序、环境风险评估程序等项目标志性成果做了重点介绍。验收专家组成员在认真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过质疑和充分讨论后,一致同意“农药风险评估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业务验收和财务验收。
项目实施5年来,项目主持单位及7个协作单位在充分研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及施药实际情况,兼顾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深入研究农药毒理、残留、环境试验技术,危害评估、剂量-反应关系评估,膳食暴露、职业暴露、环境暴露及相应场景和数据库,取得了重要突破,成效显著。项目共建立了农药试验方法和评价指南36项,构建了农药危害评估、职业及环境暴露模型6个、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4个,完成了农药职业、环境风险评估程序7个,制定了555种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完成了氟虫腈等15种农药的环境风险评估。项目还开发了农药综合信息管理监管系统1套,发表论文39篇、论著1部,获得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7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4名。
项目的标志性成果有:一是首次开展农民用药健康风险研究,在开展农民用药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分析我国农药职业暴露风险因子,建立了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及程序,其中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采用并推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二是通过建立200种常用农药环境行为、环境毒性数据库,选择我国常用的100种对水环境影响大的农药,建立了地下水和地表水多残留分析方法,首次建立了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稻田地下水淋溶模型、地表水模型,构建了地下水、地表水生态系统风险评估程序;而且还通过研究不同家蚕品系敏感差异及蚕桑产业特点,构建了家蚕风险评估模型和程序,该模型和程序为全球首创;三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了农药综合监管信息采集系统,为高毒农药监管和净化农药市场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四是利用项目成果,完成了氟虫腈等15种农药的环境风险评估,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解决了农药管理难题,极大推动了我国农药科学化管理的进程。
会上,叶纪明副所长感谢专家们给予的充分肯定和中肯建议,感谢项目协作单位的辛苦努力和卓越的工作成效。他表示,药检所将积极推进农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在农药登记评审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新农药、新剂型、新使用范围登记评审中,积极采用先进的风险评估技术,严格把关;同时,采用项目成果,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农药品种开展再评价,为有安全隐患的老农药品种退出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项目主持单位为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参加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