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不叫座”,这是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多年未变的困境。“说起来很好,做起来不容易”,“雷声大雨点小”,“前途光明,钱景渺茫”,“国内还没有几家企业是真正靠生物农药赚钱的”,谈起生物农药,业界颇有微词,夸夸其谈者多,埋头苦干者少,有所作为者更是少之又少。
研发难,登记难,产业化难,规模化难,推广难,赚钱难,生物农药的发展前途虽好,前景确实令人担忧。其形状是“看多的人多,做多的人少,受益的人更少”。
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武汉科诺生物农药公司等生物农药的领军企业,无一不是在“坚守”中苦苦挣扎艰难度日,好不容易才“挺过来”,好不容易才进入“微利状态”。因此在业界有人抱怨:“做农药难,做生物农药更难,把生物农药做大做强更是难上加难。”
在现有科研体制下,生物农药的研究还基本集中在各类科研院校,进入企业的往往还只是实验室的初级产品,后续产业化难度可想而知。“前期投入大就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行业回报周期长,一个普通的生物农药项目投资都在5000万元以上,“后期还要不断进行技术更新与改造,但附加值在终端的食物产品上得不到有效体现。”生物农药从研发到产业化必须“迈过多道坎”。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远远不如它“来得快”,要想做到跟化学农药一样“正打反死”、“边打边死”,的确是难,“见效慢”无疑是生物农药“叫好不叫座”的重要原因。生物农药在目前还很难和化学农药“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的成本几乎都要高出不少,这也是生物农药“叫好不叫座”的又一个原因。
推广难也是生物农药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物农药发展。实际上,生物农药的推广获得成功并不是没有可供借鉴的榜样。近几年来,湖南省湘阴县就被作为农业部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示范推广项目试点县,全面推广使用6种低毒、生物农药。
按照政策,国家对生物农药、低毒农药分别给予70%和30%的补贴,并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对农户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对农民使用生物农药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该试点县地处洞庭湖区域,属于传统的“鱼米之乡”,当地农户对生物农药具有较好的认识,使用生物农药尝到了“甜头”,生物农药使用试点由于大米品质好,被香港一家投资集团相中,对产自该县的大米予以高价定点收购,在一般大米每斤售价1元的时候,他们就卖到了6.5元的“天价”。
生物农药的诱惑应该是巨大的,使用生物农药对农民的回报也是十分丰厚的。由此可见,要打破生物农药推广难的“瓶颈”其实并不难,关键是当地政府坚持做这个事,让农民得到实惠。各级政府和植保部门应该把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当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益”的“分内事”来抓,而且要坚持不懈。
近年来,国外生物农药的研发应用发展迅速。针对化学农药日渐显出的种种弊端,一些国家已研制出一系列选择性强、效能高、无污染的生物农药。目前,在生物农药中,国际上最常用的真菌是白僵菌和绿僵菌,它能防治200种左右的害虫;最常用的细菌是苏云金杆菌,主要用于防治棉、菜、果等150多种鳞翅目及其他多种害虫,药效比化学农药高55%;而病毒杀虫剂则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LNPV)等难症。
国际上已有商品化的生物农药约30种,仅B.t.制剂一项,1997年销售额就达9.84亿美元。生物农药市场增长最快的将会是欧洲。2005年,该地区生物农药市场的市值仅为1.35亿美元,2010年将达2.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0%。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再加上生物农药的优势日益显现,在以后的发展中生物农药市场的需求将会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