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一位代表畅言:“中国制造业不能只是加工厂,要改变过去过分依赖政府的方式,不能等、不能靠。创新要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应该改变过去以拨款立项的方式来扶持企业创新,而应把着眼点放在奖励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成果上。”呼吁让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
无独有偶,一位政协委员感言:“近些年,国家在科研经费投入以及人才政策方面进步很大。但在科研项目投入方面,还存在平均用力现象,建议选拔出真正优秀的项目,适当集中经费投入到最有价值的一些项目中。”呼吁需要更多的扶持来帮助科技成果转化。
“和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农药企业在设备和技术上至少落后30到50年。”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明智坦言,“目前国内农药企业大多以仿制外企快过专利保护期的产品为生,而真正赚钱的都是国外的新产品。”“为跨国公司打工”,是目前我国农业企业与国外农药企业关系的真实写照。黄明智介绍,国内农药百强企业大多与国外大公司保持稳定的供货关系,而且这种“特殊关系”呈现加剧趋势。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变成国际农药巨头的“加工厂”必须改变,出路就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家花在各种科技成果和重大项目的奖励和拨款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有不少获得各种奖励和国家扶持的项目,其成果“锁”在档案柜,停留在“纸上谈兵”,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我们不能仅为了出成果而创新,我们不能仅为了获奖而创新,我们不能仅为了获得国家拨款而搞项目。一言以蔽之,这种以拨款为主的扶持式技术创新弊多利少,重成果轻转化、重项目轻效益是到该“转”的时候了。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国家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要通过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各种政策,推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各行各业都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形成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以多层次的创新体系支撑起整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我们必须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必须重视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落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处。
在技术创新上,我们必须轻荣誉、重实惠,我们必须轻成果、重转化,我们必须轻获奖、重效益,我们不要在乎出了多少成果,我们不要在乎获了多少奖。只有重视成果的转化,只有重视项目的跟踪,只有把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工作做落实,这样的科技创新才会有意义,这样的科技创新才真正利国利民。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要改变思路,改项目拨款、成果奖励为项目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的奖励。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已经形成举国共识,但到底依托哪一类的企业创新并没有明确,而对此加以确定会影响到国家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国家战略最终的执行效果,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我十分赞同一位政协委员的观点,实施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应重视中小微企业。我国现在的科技体系还存在科研是科研、市场是市场“两张皮”的问题。科研体系存在一种“小循环”现象,国家和科技部门投的钱大都给了科研院所进行研发,研发完了以后成果又给国家的研究机构去使用。这样的“小循环”是不利于科技发展的,科研必须市场化。我呼吁:国家应该尽快实施以“拨”为“奖”鼓励科技创新战略,各种利好政策应该向小微企业倾斜,特别是应该向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涉农小微企业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