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稻纵市场可谓是百花争艳,百家争鸣。从原来的“四大天王”一跃到“十大”甚至更多,大家都在盯着这块大蛋糕。国内各路兵马,纷纷挥戈奋起,谁终将问鼎天下?谁又将淹没在这历史潮流之中?
让我们先来看下今年的稻纵市场,相信大家对此都非常了解,从苏拉、达维、海葵开始,很多厂家紧盯着江浙皖等几大市场。八月份,几场台风一过,虫随风雨,来势凶猛,让人猝不及防。稻纵卷叶螟田间世代重叠严重,江苏苏南、安徽、浙江地区,五三代稻纵无明显迁入峰,峰次多、不整齐、虫量大。机会与挑战,摆在了农资人面前。
可以说,今年的几场台风,不仅仅解决了部分地区(安徽以北等地)的干旱问题,更重要的,是给近几年在水稻杀虫剂市场疲软不堪,无力负重的厂家打了一剂强心针。各大厂家相继出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康宽、福戈、稻腾、垄哥等酰胺类产品、各个厂家的阿维及其复配产品以及今年新上市的产品如:龙灯的福先安(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台湾兴农和江门大光明共同代理的科得拉(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中农的护稼(8%的氟虫双酰胺4%甲维盐微乳剂)以及浙江新农与巴斯夫共同开发的新巴瑞(4%氰氟虫腙32%毒死蜱悬乳剂)等,都在争夺着这个市场,并且很多厂家包括拜耳、先正达等外企,都在努力的趁机消化去年的库存。
提前用药的观念,在前几年康宽、福戈等产品的大力宣传下,不少老百姓已经接受,但却为这次防治留下不少隐患。我们都知道,从锐劲特退市之后,康宽等产品,并未接受稻纵爆发的洗礼。我们所知道的优秀效果,仅仅是在稻纵并不是很重情况下的效果。所以,今年的虫情,对于酰胺类产品以及不少新上市的产品,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随着康宽等产品的成功,以预防为主的用药方针在慢慢在老百姓心里强化。在今年这种情况下,这种思路无疑是很正确的,但是却忽略持效期的问题。在世代重叠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要宣传14天以上的持效期,无疑会导致一个十分严重的后果:一周之后,叶片被刮白。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前几年为什么没有这个情况?是防效下降了么?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从稻纵说起。在一般年份,稻纵迁飞是有规律的,峰次比较整齐,就集中在几天时间内。从稻纵成虫到产卵结束,大概3天,从卵到孵化出幼虫大概3-4天,从低龄幼虫到高龄幼虫大概10天左右(也就是1-3龄幼虫3天一龄),高龄到蛹大概一周,再从蛹到成虫一周时间,整个历期大概30天左右。稻纵一个峰次到下一个峰次之间间隔也差不多是一个月。所以只要时机以及迁入情况掌握好,持效期多久,可以很容易算出来。再来看水稻,即使水稻处于分蘖盛期,7天左右出一片叶子,只要在低龄幼虫期控制住,就没有问题了。所以说平时宣传的持效期并不是真正的持效期,而是等到下次稻纵迁飞过来中间这么一大段时间。
而今年,稻纵迁飞完全没有规律。随着台风过境,一场雨带来一次蛾峰,导致江浙皖地区五三代稻纵没有明显的峰次。当发现田间有卷苞情况后用药,此时田间各个虫龄都有。控制住了一波,当新叶片抽出来之后,下一波又开始危害。所有的这些产品所宣传的持效期统统没有用处,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用速效性的产品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何今年很多地方出现的情况,用药过后没几天又被刮白了。还有一种情况大家也要注意,现在市场上有些宣传见虫打药的产品,建议大家还是在前期用较好。比如阿维及其复配,还有今年新上市的新巴瑞(氰氟虫腙毒死蜱),一般老百姓见虫打药时,田间已经大部分是三龄幼虫了(二龄幼虫卷尖情况不注意很难发现),这个时候就需要用阿维加毒死蜱再加些菊酯类加大药量迅速控制,提高保叶效果。三龄及以上稻纵取食量是一个激增的过程,毕竟以胃毒为主的杀虫剂中毒是需要取食过程的,这样虫子最后死了但是叶片也被刮白很严重,保叶效果就很差,导致老百姓的直观印象是产品效果差。
其实并不是效果不好,这些产品对于稻纵效果都可以说是不错的。只要用药时间技术掌握好,都会达到好的防治效果。今年出现这种情况,分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用药时间偏晚错过最佳时期(1、2龄高峰);二是峰次不整齐、虫量过大(这是主要因素)。即使防效90%但是如果田间虫量10万头,还剩1万头,那么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今年8月中下旬,在稻纵频繁迁入后,如果看到了这个情况并且及时做出应对,要求7天用一次药,严重田块加量配上速效性的产品,控制稻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2012年,进口产品效果很好的神话被稻纵世代重叠发生彻底打破。2013稻纵市场这块蛋糕,看来会更加精彩!国内企业势必有大动作,包括蓝锐升级配方上市、浙江新农与巴斯夫联手推进的新产品、国内自主研发的康宽同类异构体等,想要攻破进口产品市场;而康宽升级产品上市以及几大巨头是否会改变明年销售策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