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吡啶类化合物需求近年来伴随下游领域快速增长。吡啶及其衍生物主要用于合成百草枯、敌草快、毒死蜱等吡啶环类农药和医药中间体,同时也是日用化工、饲料、食品添加剂、子午轮胎等工业的重要原料,目前的全球年需求约15万吨。
近年来伴随下游百草枯等农药进入产能高速扩张期,国内吡啶类化合物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统计,国内吡啶及其衍生物消费量由2000年的6000余吨增长至2011年的近8万吨,年复合增速为26%,其中消费量最大的是纯吡啶和3-甲基吡啶。生产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2001年南通醋酸化工厂通过与美国瑞利合资建设生产装臵,在国内首次实现以化学合成方法生产吡啶。此后红太阳集团(包括子公司安徽国星)、山东绿霸等国内企业也相继建成一批生产装臵,吡啶的进口依存度逐年降低。与之相伴,国内纯吡啶市场价格由2008年年初的5.5万元/吨下跌至目前的3万元/吨左右,企业盈利空间有较明显缩减。
目前国内吡啶类化合物的名义产能已经突破10万吨,但部分装臵由于工艺路线、产品品质欠成熟等原因并未实现正常生产,因此国内每年仍需进口2万吨左右的吡啶类化合物,主要来自印度、美国、台湾省和日本四地。此外,相关企业由于具备技术、规模等优势,其产品对国内企业造成较大冲击。今年1-7月国内从印度进口的吡啶类产品的均价约为3600美元/吨,而同期国内纯吡啶的市场价格则超过3万元/吨。
百草枯水剂退市或将影响吡啶类化合物需求。百草枯是吡啶类化合物最主要的下游产品,2011年国内约生产百草枯原药4.5万吨(其中国内需求约1.5万吨),对应消耗吡啶约4.2万吨,约占当年吡啶类化合物消费量的50%。近几年来由于百草枯安全和误服事故频出,且误服后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根治。2012年4月24日,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公告,为百草枯水剂禁限用列出了明确时间表:自2014年7月1日起,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证将被撤销,2016年7月1日水剂停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虽然目前国内企业已经在积极研究颗粒剂、水溶胶等替代剂型,但作为目前国内最主流的剂型,百草枯水剂退市或将影响原药的国内销售,进而影响其上游原料吡啶的需求。
若裁定相关国外企业倾销成立,则国内行业竞争格局可望得到一定改善。根据公告,本次反倾销调查最迟将于2014年3月21日完成,届时商务部将公布反倾销调查结果,若在反倾销调查时段内相关国外企业未向商务部作出价格承诺(改变价格或者停止以倾销价格出口)且初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则商务部将采取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等临时措施;进一步地,做出终裁决定并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若商务部认定倾销事实成立并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则届时短期国内吡啶行业的竞争格局有望获得一定改善,国内企业也可望从中受益;而若着眼中长期,吡啶相关产品、乃至国内相关企业未来的盈利走向则将主要取决于国内百草枯替代剂型的推广情况,以及国内企业对氰基吡啶、氟代吡啶等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工艺和市场开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