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作用靶标单一,都是鱼尼丁受体激活剂。与鱼尼丁受体结合,导致该受体通道非正常长时间开放,钙离子从钙库中无限制释放到细胞质中,致使害虫瘫痪死亡。目前的研究认为,可能是与鱼尼丁受体的结合程度高度依赖于鱼尼丁受体结合位点的平面构象,因此当受体的立体结构改变时,结合程度会降低,从而表现出抗性。
与其他杀虫剂一样,连续多次使用也容易导致产生害虫抗性问题。为避免抗性的产生,建议大田作物一季使用次数不超过2 次,经济作物一季不超过3次,每次间隔时间在15天以上。
目前在很多地方存在这两种药剂一季作物多次使用的现象。一季作物多次使用,并且采用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以及其混剂进行轮换使用。如浙江某县的水稻害虫预防方案,一季使用达5次之多。在南方,这两种药剂成为防治小菜蛾的“圣药”,且由于国产药剂有很多添加氯虫苯甲酰胺作为隐性成份,导致菜农在轮换用药时不知不觉多次使用它们。
以下是在氯虫苯甲酰胺小菜蛾上的抗性试验结果:
地点 | LC50(mg/L) | 抗药性倍数 | 抗性水平 |
云南通海 | 4.66 | 20.63 | 中水平 |
云南弥渡 | 6.37 | 28.17 | 中水平 |
广东佛山 | 4.26 | 18.85 | 中水平 |
广东增城 | 59.14 | 257.13 | 极高水平 |
敏感种群 | 0.2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