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剂作用机理相同,防治目标均为鳞翅目害虫,但二者仍存在以下区别:
(1)结构不同。氟虫双酰胺为双酰胺共轭结构,含氟原子;氯虫苯甲酰胺为单酰胺结构,含Cl和Br原子。前者属于二酰胺类化合物,后者不仅属于二酰胺类化合物,也属于吡唑类化合物。
氟虫双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
尽管氟虫双酰胺具有双酰胺共轭结构和氟原子,但大田表现并没有超越氯虫苯甲酰胺,原因可能在于氯虫苯甲酰胺的吡唑活性结构。在示范试验中可发现氟虫双酰胺起效速度快于氯虫苯甲酰胺,即前者施用后,害虫1-2个小时停止活动,后者则需要3-4个小时;死虫高峰期,前者大约在3-5天左右,后者一般在5-7天左右。起效速度的差异也可归因于结构上的差异。
(2)剂型不同。氟虫双酰胺成品采用水分散粒剂,崩解速度快,分散均匀;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上登记的成品采用悬浮剂,与水分散粒剂性比,容易粘袋,造成浪费,溶解性能没有水分散粒剂好。水分散粒剂是比悬浮剂更环保的剂型,技术上更先进。
(3)传导性差异。严格意义上,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都不具有内吸性,尽管它们都可以通过作物的木质部进行传导。但二者具有强渗透作用,通过叶片施用后,可进行短距离的传导,同叶传导较好,但跨叶传导很差。试验表明,从根部施用,氯虫苯甲酰胺比氟虫双酰胺表现出更好的木质部传导性能。
(4)稻纵卷叶螟敏感性不同。稻纵卷叶螟对氟虫双酰胺极度敏感,稀释10000倍的药效仍要高于3000倍的氯虫苯甲酰胺。
(5)温度敏感性不同。试验发现,氯虫苯甲酰胺在持续低温和高温天气下,药效有减弱现象;氟虫双酰胺则对温度敏感性低,持续低温和高温对其药效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