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市场行情

作物保护的发展方向(二)
责任编辑:徐尚成 来源:上乘农药资讯 日期:2012-08-23

作物的化学保护

    理论上,杀虫剂的开发比除草剂容易,这主要是基于植物和昆虫之间的基本生物差异。害虫防治可以有多种方法,一般都不会对植物产生影响,但杀虫剂的选择性却非常重要,因为农作物周围存在很多的有益昆虫,包括蜜蜂及其它授粉昆虫。因此,对有益昆虫的不良作用是衡量杀虫剂环境生态影响的重要指标。

    上世纪90年代,烟碱类化合物作为内吸性新型杀虫剂进入市场,并被认为对其它昆虫无不良影响。此类杀虫剂通过种子处理,渗透进入生长植物的细胞,从而令人相信其只会对咬食植物的害虫产生毒力作用,而不会对环境生态产生任何影响,即使对授粉昆虫也是安全的。然而,这种观点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测,而事实并非如此。2006/2007年起,出现了“蜂群崩溃性紊乱”,导致蜜蜂种群大量消失而无法解释,从而怀疑烟碱类化合物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尽管尚未得出最终结论,但一系列研究表明,微孢子真菌和烟碱类化合物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蜂群消失的主要原因。据推测,微孢子真菌会造成蜜蜂的过度能量消耗,致使蜜蜂饥饿难耐而大量食用含有烟碱类化合物的植物组织。

    绿色生物技术在杀虫方面也已形成规模产品,表达Bt毒素的转基因作物,如玉米和棉花等作物均已大量种植。然而,化学杀虫剂市场依然强劲,尤其在对转基因作物持强烈怀疑态度的欧洲更是如此,从而推动各大农药公司继续不遗余力地开发新型杀虫剂,如杜邦公司近年来推出的通过阻断位于钙通道的昆虫鱼尼丁受体而起到杀虫作用的双酰胺类化合物。

    对于传统的作物化学保护来说,受生物技术影响最小的是杀菌剂的开发,因为杀菌剂不存在来自转基因作物的竞争,也没有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有研究表明,即使在无病可治、无菌可杀的情况下,许多杀菌剂也有助于植物生长。因此,各大农药公司对杀菌剂的研究开发依然充满热情,并不断形成新的热点,如抑制真菌线粒体呼吸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近年来受到各大公司热捧,颇具发展势头。拜耳公司的Bixafen和戊苯吡菌胺,先正达公司的Isopyrazam和Sedaxane,及巴斯夫公司的氟唑菌酰胺等均属于此类新型杀菌剂。杀菌剂更便于加工成种子处理剂,从而减少了其向环境中释放的可能。

    综上,作物的化学保护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具有新颖结构的,尤其是新的作用方式的,并对环境生态安全的化合物是杀虫杀菌剂的发展方向。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