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用辛硫磷拌砂子撒心防治玉米螟,一个劳动力每天也就能防治2亩—3亩,我这200多亩地防治一次就得雇10个人,工钱就得七八百块。由于防治时间是在6月至8月,气温高,还容易中暑。现在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一个劳动力每天最少能完成300亩防治,多的四五百亩,劳动效率提高了100多倍。”说起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好处,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后礼村农民陈庆才脸上露出喜悦之情。
据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大田作物植保专家杨建国介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生物防治技术,除了自身防虫、减药、增收作用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一种载体和切入点,让农民直观认识生物防治,逐步转变农民病虫防治观念,逐步了解和接受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控。
采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绿色防控技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已成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趋势。2009年6月,北京市政府正式启动了第一期为期四年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2009-2012)》,控制农药面源污染——生物防治补贴是作为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建设内容。项目计划每年实施30万亩,4年累计实施生物防治补贴120万亩。
项目实施以来,在京郊80万亩农田(大田、蔬菜、果园)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5类,补贴生物防治产品21项。项目区粮食和菜田生物防治比例分别提高9%和8.1%;化学农药用量从2008年的1年1亩地1.33公斤降至2010年的1年1亩地0.95公斤,下降了28.7%。3年累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14.3吨。
2012年,北京市玉米种植面积约210万亩,根据玉米螟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预计玉米螟发生面积300万亩次。除了控制农药面源污染——生物防治补贴项目外,各区县积极争取资金扩大玉米田放蜂面积,2011年北京市共完成放蜂面积52.6万亩。
杨建国说,目前,北京市相关部门已着手多方面筹集财政扶持资金,争取尽快实现玉米田放蜂全覆盖,并争取在第二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中,能够增加生物防治补贴的比重,尽快让更多更好的实用生物防治技术“进驻”农田。据预测,如果能够实现放蜂全覆盖,北京市将减少化学农药用量500吨左右,挽回产量损失5300万公斤,增加产值1.1亿元,节约用工105万个、约8400万元,北京市农民玉米种植增加收入约2亿元。
本栏目编辑:路鹏 电话:010-84885233 邮箱:lupeng@ccpia.com.cn
中国农药工业网 http://www.ccpi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