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农药市场能否走出困境,是很多农药人关注的问题。就目前形势看,尚有很多不确定性。下面以目前中国大宗除草剂草甘膦为例进行分析。
利好方面
第一,产能和产量双双下滑
总结2011年,草甘膦市场出现了产能和产量双双下滑的局面。
|
产能(万吨) |
产量(万吨) |
开工率 |
2010年 |
71 |
38.17 |
53.76% |
2011年 |
49.7 |
34.45 |
69.32% |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产能同比下滑30%产量同比下滑9.4%,而市场整体开工率则提升了16%。
这个现象说明如下问题:
A.草甘膦市场整合悄然开始,中小型厂家悄然退市给主流厂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B.产量逐步贴近市场刚性需求,所以产量上没有太多缩减;
C.草甘膦议价能力将由于生产商减少而逐步向供应方倾斜,逐步让供应商走出“赔本赚吆喝”的境地;
第二,环保标准提升
2011年,草甘膦10%水剂准许销售的最后一年;2011-2012年度,草甘膦内销市场主推的剂型是30%草甘膦铵盐和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诚然从短期看,生产商投入大量经费用于产品的研发、设备改造以处理草甘膦的废液。而这个废液在2012年以前是可以为厂家带来利润的,现在成了厂家头疼的“包袱”。而从长远看,正如化蛹成蝶,低含量水剂退市这一行政手段,也加速了中小企业的退市,打击了他们重归市场的信心。
而近期有媒体报道,“农药废渣盐”流向餐桌,相信在人们感叹“吃什么是安全的”的同时,有关部门也会加大对相关行业的检查力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相关流程;另一方面,企业也会加大投入,处理相关产品。
第三,经济周期不确定性
在主要评级机构对欧洲各国给予评级下调的背景下,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家机构则预测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将高居榜首,但GDP减速至8.2%和8.4%的预测。主流机构的预测将人们的视线从前两年中国经济超过9%的高增长拖回至“保八”防线。
假如经济增速下滑,那么金融投资也会转向稳健的行业,例如不可再生资源、农业、生活必需品消费等方面。这样也给农药、种子、化肥等相关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背景。
利空方面
第一,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生产成本中,我们主要观察物料成本和制造成本两方面。
首先来看物料成本。就从春节前后看,原油价格高位震荡,这与阴晴不定的美伊关系脱不了干系。伊朗不仅是主要的原油出口国,也是中国甲醇的主要海外供应商之一。如果美伊战事再起,势必会对中国甲醇市场供应造成严重后果,推升相关农药中间体价格,进而推升草甘膦的生产成本
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就美国、欧盟、墨西哥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世贸组织争端案发布裁决报告,认定中国不公平地限制了包括黄磷在内的九种原材料出口,为国内制造商提供保护。而一旦放松相关产品出口,那么国内黄磷或许将再现2008年疯狂行情。届时不仅是磷酸、磷酸盐企业叫苦不迭,恐怕将引发与黄磷有关行业的剧烈震荡。
其次是制造成本。每到春节后,“用工荒”都会荣登各大媒体头版,说明廉价劳动力正在逐步减少,企业在员工薪金、待遇方面的开销将会大幅提升。另外一方面,2011年国家调整了资源税,加强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兼能源产品的监管力度,增加了企业在能源方面的投入。
第二,反倾销阴魂不散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4日晚发表的任内第三份国情咨文,对华贸易态度明显趋于强硬。他宣布建立一个贸易执法部门,专门负责调查所谓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的 “不公平贸易行为”。
2010年3月31日,美国Albaugh公司正式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草甘膦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虽然这场官司最终以Albaugh公司撤诉结束。而2011年中国草甘膦市场没有发生类似事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反倾销”就此离开农药市场,离开中国。“反倾销”的大棒藏在在某个角落,伺机行动。
第三,营销模式
观察草甘膦开工厂家,或者这是中国大型农药生产商,在其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中,都有跨国农化巨头的名字。这种战略合作,从一个层面讲,保证了中国农药企业的销售量,有良好海外市场销售渠道;但是从另一方面,企业逐步丧失自主开发海外销售市场的积极性,自主研发农化产品的积极性,而沦为跨国农化巨头的“代工厂”。
而目前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一些问题,跨国公司的业绩会受到很大影响,那么巨头们还可以有多少精力考虑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利益呢,恐怕也会采取“丢卒保帅”的措施。此时企业如果可以更多关注中小型贸易商,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分散销售风险,长期下去,生产企业会有一定收获。
综上所述,龙年,不能断定是一个令农药人笑逐颜开的年份,但是经过三年的行业洗牌,市场处境将有一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