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市场行情

如何减少食品农药残留
责任编辑:牛远飞 来源:大众日报 日期:2011-09-27
    “农药在研制过程中,毒性大小该如何把握?”“如何减少蔬菜粮食中的农药残留?”带着两个“问号”,记者走进山东省农药研究所。
  9月8日上午,省农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左伯军向记者介绍:“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新型农药的开发、农药生产工艺的改进、农药质量的检测。我省使用的农药,都要经过这里检验检测。”
  我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卫生帽,随左主任走进药品开发实验室。虽然戴着口罩,但实验室内弥漫的刺鼻气味还是呛的人直想咳嗽。试验台上放置着各种仪器,长短不一的试管内装着五颜六色的化学试剂,科研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做实验,有的仔细观察酒精灯上烧瓶内液体的变化,有的从容器中提取药品,有的在认真地进行数据记录。
  “农药研制工作整天和‘毒’打交道,有很大危险性,不少科研人员出现过皮肤溃烂、头晕、呕吐等症状。”说到这里,正巧农药制剂工程师童佩剑走过来,左主任喊住他。小童伸出双手让我看,我吓了一跳,只见十个手指肿得发亮,上面布满了米粒般大小的水泡。小童说:“这是昨天做试验时,不小心被农药浸染,产生了过敏反应,手指又痛又痒。”
  研制农药是辛苦的,药研所的工作人员勤恳认真,默默工作,近几年开发出新型农药20多种,为我国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左主任从实验台上拿起一个黑色玻璃瓶,指着上面的标签说:“这种农药叫‘百草枯’,是一种农民广泛使用的快速灭生性除草剂。由于我国农药产业起步较晚,许多农药需要从国外进口,这种农药的进口价格为每吨10万元。我们所经过科研攻关,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百草枯’的配方,价格降为每吨1.5万元,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高效、低毒、低残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降低药残,必须先从研制农药这个源头抓起。”左主任边说边领我走向一间独特的实验室。进去一看,里面养着蜜蜂、鹌鹑、鲤鱼、桑蚕等动物,像是一个养殖场。他说:“一种农药从研发到最后投放市场,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检测程序,这间实验室就是用来检测农药毒性的。”科研人员给这些动物注射、喂食或让它们嗅闻不同种类的农药,然后日夜观察它们的呼吸、心跳、体表、活动等种种变化,判断农药的毒害程度。如果在48小时内,超过50%的动物死亡,表明这种农药为剧毒,将坚决禁用。对那些没有死亡的动物还要进行长达数月的观察,如果有致残、致癌、致基因突变的情况发生,也将禁止使用。“作为农药研究人员,我们既考虑农业丰收,更考虑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早在五六十年代,每亩杀虫剂的用量要用公斤计算,随着对农药成分的不断改进,如今一亩农田有的仅需几克药量。”
  从实验室出来,左主任将记者领进他的办公室。他打开桌上的电脑,将近几年收集的关于“毒黄瓜”、“毒韭菜”、“毒豆角”的媒体报道一一展现给记者。看着这些图片和文字,他大发感慨,有些观点颇为新奇:“有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农民用药存在误区有很大关系。”现在农村青壮年都进城打工,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由于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在看不懂使用说明书的情况下就动手用药,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左主任回忆说,去年7月份,他接到一个电话,是济南市商河县农民王老汉打来的,说地里玉米螟危害严重,喷洒杀虫剂后,出现大面积落叶、枯萎。左主任和科研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查找原因。经过认真鉴别,发现王老汉用药没错,但使用方法不对,造成药量吸收过度,不仅玉米棵受到损害,产出的粮食农药残留也大大增多。
  “不了解药性,也是造成药残增多的原因。”左主任讲了这样一个事例。济南市长清区有位农民种的辣椒生了蚜虫,农药销售人员向他推荐了一种农药,该药与害虫接触后,可破坏虫体内的消化酶,让害虫主动“绝食”,几天后萎缩至死。可这位农民喷药治虫,总想立竿见影。施药后看到蚜虫还是爬满了辣椒叶,便认为药效不明显,于是加大剂量使用,辣椒上市后,经检验农药残留量超标,被禁止销售。
  假农药泛滥导致的危害更大。左主任介绍说,今年5月,济南市历城区警方就捣毁了一个假农药窝点,查获1200多箱假农药。制造假农药的原料都是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这样的农药不仅直接造成农作物受损,更会严重毒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多头管理是导致农药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左主任说,现行农药管理涉及农业、发改委、经贸、质检、工商、环保、卫生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有统一的地方,但也有矛盾与交叉。“市场混乱,监管漏洞多,控制和减少农药危害就很难。因此,建立起精简、高效的农药管理体制迫在眉睫。”左主任这样呼吁。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