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舆情概况
2020年,共监测到农药相关舆情信息23.44万条,同比增长80.45%。其中,新闻舆情信息6.8万条,占舆情总量的29.17%;客户端10.2万条,占43.54%;微信信息4.4万条,占18.94%;微博帖文1万条,占4.45%;论坛帖文6,419 条,占2.74%;视频信息2,457条,占1.05%;博客帖文250条,占0.11%。
从传播途径看,客户端、新闻媒体、微信是舆情的主要传播渠道。客户端凭借其兼具新闻媒体的专业性和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首次成为农药舆情信息传播主力。新闻媒体是原创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为受众提供信息,引导舆论走向。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凭借其发布信息便捷、快速的特点,成为助推相关舆情走势的重要力量。
从舆情走势看,总体呈波动上升的态势,下半年舆情热度整体高于上半年。2020年7~10月舆情热度相对较高,除8月外舆情量均在2.5万条以上。春节假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1月舆情量为全年最低。10月,在农业农村部发文加强百草枯专项整治工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召开第十三届中国农药高层论坛等信息推动下,当月舆情量达到全年峰值2.85万条。7月,山东即墨海参养殖违规使用敌敌畏、专家辟谣樱桃和车厘子使用膨大剂等话题受到舆论重点关注,当月舆论量达2.75万条,为全年第二高位(图1)。
图1 2020年农药舆情传播趋势图
从农药热点新闻排行榜看,百草枯专项整治位居榜首,相关信息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海参养殖存在违规使用敌敌畏的情况,引起舆论围观,新闻排行榜TOP10中有3条信息与之相关(表1)。从内容上看,农药领域内的官方政策和重大活动受到舆论瞩目。农药管理工作、农药使用情况、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农药供应情况等新闻传播范围广、热度高。农药残留超标、滥用等问题舆论保持长期关注。
表1 2020年农药热点新闻排行榜TOP10
2 热点话题舆情分析
2.1 农药管理工作持续推进
我国持续推动农药管理工作部署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农药管理司推进实施农药登记审批绿色通道管理措施”“准予超期办理登记延续”“取消新农药登记试验审查”“不再对农药研发生产企业的试验活动单独审批”“10种限制使用农药,无需定点经营”“引起大范围中毒或者药害的农药产品也将被列入再评价名单”“恢复我国仅限农药产品出口登记申请”等举措多次出现在全年报道标题中。2月,《2020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提出优化农药行业供给侧改革,成为热点议题。舆论表示,在管理服务方面,2020年农药管理的要点是在2019年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对生产端指引的重心从“淘汰落后产能”向“退出一批竞争力弱的小农药企业”转移。未来供给端优化的主要途径即为兼并重组,预计国内农药龙头将愈发拉开与小企业的竞争差距,强者愈强。行业人士感慨,10年前感觉农药制剂企业销售过亿就是大中型企业,如今行业趋向集中,而且已成必然趋势。6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仅限出口农药产品登记有关事项公告,引发舆论积极评价。舆论认为,仅限出口农药产品登记政策将对我国农药企业起到刺激和提振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农药行业的外贸形势。
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多方面的风险和复杂挑战,农药行业有多项举措,如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高峰论坛、交流会、出口登记年会等一系列会议分析行业现状和困境、探讨发展前景和趋势,均引发了舆论持续关注。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创新之路道阻且长、仅限出口农药产品登记政策出台、农药企业保春耕等话题成为舆论重点。农业农村部公告仅限出口登记政策成为农药行业的“定心丸”,让中国企业有机会填补国际市场的空间。农药产业想要继续发展必须望向国际市场,及时拓展市场,增加出口量,进一步扩大在国际市场中有利地位。此外,农药企业因环保整治产能大转移、农化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正成为农药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
2.2 农药减量增效成果显著
2020年,舆论对农药减量增效的显著成效报以持续热情。全国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负增长、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双双超40%、农药利用率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高效低风险农药占比超过90%等成绩单引发热烈反响。这一成绩的取得,说明绿色发展的理念实践广受关注。科学施用农业投入品,不仅能提升农业效益,也能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舆论对年内全国各地开展的农药监督抽查工作情况持续关注。“118家农药企业被列为重点抽查企业”“山东寿光:对48家农药经营单位进行监管抽查工作”“滨州市农业农村局:2批次农药抽检不合格”等信息被集中关注。全国各地探索农药科学管理的典型案例引发各地媒体聚焦。江苏省昆山市实施农药经营单位信用评价工作,对农药、种子、肥料经营户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打分;贵州省创建30个农药经营标准化管理服务门店,起示范带头效果;安徽省建立农药监管平台,实现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数字化实时监管。
2.3 “虫口夺粮”部署受聚焦
2020年,在我国重大病虫害形势严峻的形势下,科学用药、有效防控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虫口夺粮”成为媒体报道高频词。3月,国务院公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从法律层面明确病虫害防治的主体和全链条规范,引发舆论积极反响。舆论普遍认为,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朝着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阔步前行,农药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6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国家救灾农药储备管理办法(暂行)》,对保障粮食作物突发性重大病虫害防治应急用药做出部署。国家救灾农药储备任务由企业自愿承担并自负盈亏、中央财政将给予国家救灾农药承储企业资金补助、用于满足年度重大突发病虫害防治用药需求等具体措施受到舆论的广泛传播。
草地贪夜蛾防控是2020年农作物虫害防治重要工作之一,农业农村部推荐28种针对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受到舆论积极评价。舆论表示,目前国内控制草地贪夜蛾的主要方法是化学防控,推荐的基本都是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比较环保。随着需求的增加,农药行业也迎来发展。“草地贪夜蛾来捣乱,农药类上市公司有‘杀手锏’”“农药类企业在这场‘蛾口夺粮’中,义不容辞”“草地贪夜蛾这个妖孽又来了”“农药股火了”等信息频频出现在报道标题中。舆论指出,一旦草地贪夜蛾来了,随着杀虫剂需求的提升,对于农药公司而言,是一个扩展销量的好时机。2020年,共有4个草地贪夜蛾防治药剂获批登记,引发舆论持续关注。舆论认为,此前由于该虫害是我国新入侵害虫,国内以前没有药物获批登记用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治,这些获批登记的药剂,将在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害虫的绿色防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4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出台获点赞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备受瞩目,舆论表示,多次修改,意义重大,千呼万唤始出来。《办法》对适用范围、管理职责、回收体系建立等多方面的规定广受肯定,舆论称这为我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对未来我国农业废弃物的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还有舆论认为 《办法》出台将加速全国各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落地节奏,推动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提档加速”。《办法》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做出的相关规定引发积极评价。光明网评论称,此次出台的办法,明确界定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谁生产、经营,谁回收,这为走出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困境,指明了方向。但短期来看,建立这样的回收体系,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小负担。所以,在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同时,政府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也要及时跟上。如此,将能激发更多企业的热情和智慧,彻底拆除农药包装废弃物这一隐形“生态炸弹”。2020年以来,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取得成效。各地推动农药包装回收规范化处理,探索行之有效的回收处理模式,引发持续关注。其中,农药包装押金回收模式成为报道热点。舆论称,押金回收制度实现了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低成本回收,并摆脱了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补贴作为回收成本支撑的传统模式,提供了长效的利益驱动,促进回收工作可持续发展。该种模式简单易行,已在四川、黑龙江、河南和河北等省份十多个市、县落地推行。
2.5 农产品农药残留受关注
农药残留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媒体热追、公众困扰的敏感问题,各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报信息受到关注。舆论对农药残留问题展开广泛讨论。有舆论表示,人们对农药残留过于担忧,甚至有消费者会故意去选择虫眼菜以求安心。也有媒体认为,生活中的农药残留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现在的高毒性农药还是比较少的。还有媒体称,农药如果使用规范,是安全可控的,毕竟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是两个概念,人服用药物尚且会有副作用和药物残留,要求农产品施药后没有残留不免有些苛刻。
各地提升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实践,受到舆论肯定。其中,中国农科院研发成功一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被重点关注。《经济日报》《科技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称这项技术让快速、准确的检测农药残留得以实现,舆论称赞,“源头监管”能够更好地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更好地维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6 网购农药成造假重灾区
2020年,媒体报道了多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案件,案值高达千万元,让人震惊。出现了广东唯农农资特大网销假农药案、浙江前高校老师下海打造农药制假“王国”案、江苏泰州农场主网购农药牵出制假售假大案等热点事件,相关执法部门严惩犯罪分子,受到百姓的普遍称赞。
广西平乐假农药致2,300多亩柑橘大量落果、内蒙古开蒙县43户农民的辣椒苗遭受药害出现卷叶甚至大面积枯死现象、山东青岛平度市土豆种植大户因使用假农药造成460余亩土豆几乎绝产等假农药坑农害农事件也不断被媒体曝出。舆论用农资行业十起特大制假售假案件、七大农药违法案件、农资打假典型案例等形式,强化警示教育,指出投机取巧者终究自食苦果、惨淡收场。有媒体指出,“线上”(包括微信)成为售卖假冒伪劣农药的重灾区,其受害群众遍布全国。对此,舆论呼吁加强网络经营农药的监管力量,并对网络平台经营农药进行规范。国内知名农药企业密集发声禁止网络非法销售,引发舆论热议。扰乱市场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侵害渠道合法权益等声明被媒体广泛关注,媒体表示,相较于电商的繁荣,这一份份声色俱厉的“绞杀令”反显出传统经销商的战栗。也有媒体认为,这些声明是在越来越清晰电商是未来趋势的情况下,针对违规平台的清理,帮助正规电商发展,让整个农资行业更健康。
3 2021年热点展望及建议
总体来看,2020年农药行业舆情传播数量较上年大幅增长,农药管理相关信息和农药滥用事件关注度较高。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是有关机构和网民第一时间发布热门信息及参与讨论的重要平台,其信息量增长迅猛,在舆情传播中优势明显。展望2021年,农药行业舆情可能有以下特点:从传播渠道来看,“两微一端”的影响力将继续提升,短视频、直播等媒体的影响力将继续增强;从舆论关注热点来看,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将成为舆论关注热点,中央一号文件中“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给农村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升级提出了硬性要求,各地落实情况、具体治理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将持续受到舆论关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中相关农药残留信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仍将被舆论积极关注。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监测,了解社会关切热点,及时应对、还原事情真相、发布处理结果,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良好互动,掌握舆情发展动向,在舆情传播中掌握主动权。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 周蔚 赵安楠 李友顺 杨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