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市场行情

该如何看待不施农药化肥的日企
责任编辑:胡印斌 来源:凤凰博报 日期:2011-07-19

    日本一家企业在山东莱阳租地1500多亩,种地、养牛。他们瞄准的是中国高端市场,主打高品质农产品。日企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甚至地里长满草,亩产量仅是当地人的一半,当地农民觉得这是在糟蹋土地。5年来,这家至今仍未赢利的日企已成为当地农民的笑柄。(《新京报》7月12日)

  且不谈外资租地的是是非非,仅仅就日企是否“糟蹋”土地而言,果真如此吗?从报道看,至少在当地农民的语境中,本来很肥沃的土地产量却上不去,确实有些可惜。不过,日企有关人士好像并不认同这个看法,他们更看重土壤的品质,所谓“种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那种依靠化肥、农药的种地模式是短视行为。可见,“笑柄”与否,折射出来的不仅是双方对待土地的不同态度,还有环境理念上的巨大差异。

  毋庸讳言,这些年来国内农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化肥、农药的支撑。在农作物产量不断翻番的刺激之下,农民早就从对化肥农药的抵触、不理解,演变为高度依赖,甚至已经进入他们的“生活常识”,并据此看待外界事物。山东莱阳沐浴店镇的农民,正是从这样的常识出发,来认识、理解日本企业的做法的。批评也好,嘲笑也罢,这些行为大抵可以说是出于其本心的。

  惟其出于本心,山东农民的“嘲笑”才愈发让人感到痛心。被化肥、农药覆盖了的土地,在产量屡屡走高的同时,也逐渐变得板结,并产生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4年的数据,从1978年到1998年,中国农业“污灌面积”从500万亩增加到5427万亩,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2003年,中国农田化肥施用量为每公顷464.5公斤,超过发达国家安全施用量每公顷225公斤上限的一倍以上;农药施用量达每公顷15公斤,是发达国家的每公顷使用量的2倍多;其中,高毒农药占农药施用总量的70%,国家明令禁止的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部分地区生产和使用。

  这些年来每每曝出的“毒菜”、“毒米”等等事件,就是明证,至于由此产生的土壤退化、农田污染,更是早就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农业生产“语境”之下,土地、环境不再是敬畏的对象,不再需要精心侍弄,不过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工具而已。于是,日本企业“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恢复土壤的做法,反倒成了另类行为,不仅不被鼓励,甚至成了当地农民的“笑柄”。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耕作方式中,土地具有很神圣的地位。土地往往被尊为人类之母、生命之源、万物之本。需要精心呵护,不使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只不过,这种对土地的敬畏,后来变得越来越式微、越来越陌生了。发展取代了一切,成为悬在每一个人头上的终极目标。对此,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曹小曙撰文指出,“人们一方面说着大地是我们的母亲,而另一方面却在肆意地践踏与羞辱着赖以维持生命的土地”,曹小曙教授疾呼:让我们回归土地崇拜吧!(《南方日报》7月12日)

  日企5年来的“绿色”坚持,表面上看起来一直在亏本,似乎是“不智”,然而,正如其所言,只要度过了眼下的土壤恢复期,必将迎来一个高产出、高效益的时期。到了那个时候,那些嘲笑他们的当地农民自然会醒过神儿来。特别是,眼下中国农业生产如果继续延续高度依赖农药化肥的生产方式,终究会耗尽土地的肥力,那样的话,高产的神话很可能会破灭,不仅环境危机可能会降临,农业产业也将遭遇震荡。这绝非危言耸听,媒体报道,由于土壤污染严重,国内很多地方的农民已经不吃自家产出的粮食了。问题是,都向外地购买,哪里的粮食更让人放心?

  从这个意义上讲,日企在山东莱阳的“试验田”并不是一个“笑柄”,正是一面镜子。惟愿当地农民、国内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正视这一现象,不要在嘲笑他人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更不要若干年之后成了他人的笑柄。敬畏土地,天人和谐,从心底里真正地去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