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市场行情

蜂防战役实现玉米螟绿色防控全覆盖
责任编辑:铁岭日报 来源:铁岭日报 日期:2011-07-01

    从6月17日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蜂防战役”在全市各地打响,截止到6月27日,全市560万亩玉米田全都投放了赤眼蜂,实现了玉米螟绿色防控全覆盖。省植保站站长王文航介绍,我市是全省第一个实现玉米螟绿色防控全覆盖的地区。

    千亿赤眼蜂围歼玉米螟

    6月24日,记者在昌图县东嘎镇力家村的玉米田里看到,穿着白色衣服的技术人员将白色蜂卡小心翼翼地绑在玉米叶上。市植保站站长杜冰指着蜂卡告诉记者,这些就是已经被赤眼蜂寄生的柞蚕卵,一个星期内,每粒柞蚕卵里将飞出80-100头赤眼蜂,这小小的一块蜂卡里就能飞出近万头赤眼蜂。它能钻进螟虫卵里,通过寄生繁育后代,使玉米螟的虫卵由 “虫变蜂”,把玉米螟消灭在 “摇篮”之中,从而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

    由于蜂防工作时间紧,技术性强,最为关键的是要搞好玉米螟虫情测报。蜂卡投入或早或晚都不行,只有使释放赤眼蜂的时间与玉米螟的产卵初期相吻合,才会达到最佳效果。为此,市植保站共在全市设32个虫情监测点,各监测点从6月10日开始进行玉米螟虫情测报,每3天上报一次,为准时投放赤眼蜂蜂卡做准备。为了打好这场“蜂防战役”,全市植保部门还层层发动,举办市、县、乡、村四级培训班,全市先后共开班900多期,培训农村蜂防技术人员达18667人。从6月17日起,全市以村组为单位组织成立3111支防螟专业队,采取“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防螟物资、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田间操作”的方式,共投放赤眼蜂卡2000多万张,千亿赤眼蜂将担负起全市玉米田玉米螟防治的重任。

    少用农药千余吨

    “过去防治玉米螟主要是一家一户投颗粒剂,工作量老大了,一天一个人也就投几亩地,现在用专业防螟队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不但自己不用受累,而且防治效果好。 ”看到防螟队员们把蜂卡用牙签别在自家玉米叶上,已经连续两年采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昌图县老城镇长山村村民孙柏顺显得十分高兴。孙柏顺介绍说,他家一共种了10亩玉米,过去若要投颗粒剂,至少需要一整天时间,而现在仅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省工省力、安全方便,庄稼长得又好,还无公害。他还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玉米田放赤眼蜂,每亩算人工加成本只有2.5元。如果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每亩算人工加成本需要投入11元以上。自己10亩玉米,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费用一年节省86元,也可以说增收了86元,更何况采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政府还给补贴,无形之中又增收10多块钱。

    市植保站副站长孙海蛟说,田间投放赤眼蜂,开展玉米螟绿色防控,全市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1000多吨,不但使玉米实现了绿色无公害生产,避免农产品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而且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赤眼蜂不仅是玉米螟的天敌,同时也是水稻二化螟、大豆食心虫、果树卷叶虫等害虫的克星,投放赤眼蜂后,连玉米地周边的稻田、果树也跟着沾光,起到灭虫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虫口夺粮增收4亿元

    尝到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甜头的昌图县头道镇二龙村村民邓迎春高兴地介绍,他家共有20多亩玉米承包田,以前赶上玉米螟作乱的年份,玉米螟钻蛀玉米秸秆,一刮风秆都折了,玉米大幅减产。他连续两年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不但玉米叶片长得整齐,还比往年增产了不少。

    市农委副主任张柏岩介绍,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一般年份使玉米减产8%左右,造成全市损失玉米2.4亿公斤,严重发生年份玉米减产20%以上,全市损失玉米6亿公斤以上。随着玉米品种更新、耕作方式变革以及异常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市玉米螟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态势,对玉米稳产高产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玉米螟防治工作,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把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做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的范畴,不断加大玉米螟绿色防控力度。今年,省财政厅和省农委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加大对我市玉米螟绿色防控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方式,使全市玉米螟绿色防控实现了全覆盖。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治效果达65%到75%,可将玉米螟造成的损失控制在5%以内。通过玉米螟绿色防控,每亩地可减少玉米损失40公斤以上,全市560万亩玉米田至少增产玉米2.25亿公斤,每公斤按2元计算,将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5亿元。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