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市场行情

“抢单”一词成农药行业口头禅
责任编辑:中国农药工业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网 日期:2011-04-01

  中国农药企业的出口争夺战正悄无声息地上演。刚刚在上海闭幕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又一次成为外商和国内厂商之间争相杀价的竞技场。业内受访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农药行业整合已箭在弦上。

  在今年的展会上,一些农药企业以非理性报价争夺海外市场现象愈发引人瞩目。据记者观察,正是由于国内一些厂商报价过低,才使采购商能够以接近成本线的价格成交。

  CAC不过是目前药企血拼出口的缩影,随着中国上升为农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出口价格战已经成为中国农药产业难以回避的话题,由此导致的出口利润缩水更让行业苦不堪言。

  作为极度依赖出口的大宗农药品种,2010年吡虫啉出口继续着量价齐跌的趋势。2009年,吡虫啉报价曾高达20万元(折百,吨价,下同),而目前的报价大约在11.5万元左右,已基本跌至吡虫啉制造成本。即便如此,在CAC展会上,仍然有企业不计成本,报出了远低于11.5万的价格。

  出口价格大幅下滑的例子很多,金融危机以来虽然中国农药出口总量未减,但出口价格却逐年下降,这其中出口企业互相压价甚至拆台是重要原因。据统计,2008年中国农药产品平均出口价格是6451元,2009年是4006元,而去年则仅有3986元。

  “抢单”的背后源于国内生产商和贸易商难以形成合力。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董事长杜贵生在谈及这一现象时说。

  杜贵生的失望似已成业界普遍情绪。就在这届展会上,为保证吡虫啉出口的合理利润,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有个别厂家率先报出了12.5万元的出口价格,试图遏制无序竞争的局面。但业内对此多持观望态度。在谙熟中国农药出口现状的人士看来,在应对价格战方面,尚缺少有效办法。

  据了解,如今国内有2000多家农药企业,农药年产量已超过200万吨,品种集中度比较高,预计未来还将有新增产能上马。而国内需求约在30万吨左右,过剩量只能寻找国际市场释放。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