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目标提出、中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购买和消费绿色电力成为国内外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作为全球化工龙头,巴斯夫于今年6月与华润电力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达成广东首笔“绿电”交易,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的首批装置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
此前,巴斯夫正式发布了气候中立路线图,提出到2050年,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减少25%。中国成为巴斯夫践行“降碳减排”的重要市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巴斯夫目前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珠三角地区第二大的绿电购买方。巴斯夫还提出,初步计划与大能源生产商合作,到2025年前采购约44万兆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专访了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柯迪文博士。他表示,中国的“双碳”目标不仅支持自身经济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也成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的重要举措。巴斯夫提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与中国的“双碳”目标不谋而合。
柯迪文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新技术,未来巴斯夫将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新技术,充分发挥一体化体系优势,优化生产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以实现减排目标。
消费者愿为低碳产品支付更高价格
《21世纪》: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标。如何看待目前的碳中和全球大趋势和中国的“双碳”目标?
柯迪文: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向气候友好型社会过渡。“双碳”目标凸显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坚定信念,支持中国的经济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应对全球气候挑战的重要举措。我相信化学工业的工艺和产品创新必将在碳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巴斯夫为自身设定了更为宏伟的目标,希望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根据公司目前开发的减排技术和零碳技术的最新进展,巴斯夫大幅提高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的中期目标--与2018年相比,在全球范围内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我相信这与中国的“双碳”目标不谋而合。
《21世纪》:中国的“双碳”目标,会给巴斯夫在中国的发展带来哪些改变?如何看待企业的碳中和目标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柯迪文:化工行业作为一个能源密集型产业,在实现低碳发展和向碳中和过渡的同时,如何兼顾业务增长与保持市场竞争力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最初,这一转型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经济挑战,但最终会对企业的销售和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由于市场需求增加,低碳足迹产品的销量增长将高于平均水平,而且价格也将上涨,以补偿更高的生产成本。消费者将越来越愿意为低碳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在低碳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方面,我们看到了机遇。我们在为客户提供低碳足迹的产品组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助力客户实现碳中和,通过基于化学的创新进一步支持他们推动增长。巴斯夫拥有强大实力,并且能够为进一步支持我们的客户推动市场的可持续增长作出贡献。
为约4.5万种产品提供碳足迹数据
《21世纪》:巴斯夫目前在推动“降碳减排”方面的情况如何?对于低碳产品,中国消费者或市场的认可度如何?它的投入和回报是怎样的关系?
柯迪文:在大中华区,尽管巴斯夫产量有所增长,但我们仍连续四年减少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我们主要是通过数字化和新技术优化生产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最终实现了减排目标。
2021年3月,巴斯夫发布了气候中和路线图,计划到2030年二氧化碳绝对排放量比2018年减少25%,并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与1990年相比,我们2018年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减少了45%以上。根据新目标,到2030年,我们将比1990年减少60%的温室气体排放。
巴斯夫还计划借助新的内部数字解决方案,在2021年底前为约45000种销售产品提供碳足迹数据。产品碳足迹(PCF)包括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等所有环节。这为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了透明度,方便我们共同制定计划,减少从价值链到最终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我们认为,消费者也愿意为整个价值链中的无二氧化碳产品支付更高价格,以抵消更高的运营成本和额外投资。
在未来,我们需要在行业和决策者之间开展新的合作,以形成积极的、注重结果的监管机制,并保持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21世纪》:低碳发展不仅仅涉及环保方面,也涉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在“降碳减排”方面,巴斯夫具体是如何运行的?
柯迪文:为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牢牢扎根于巴斯夫的战略和公司治理之中,巴斯夫建立了促进可持续业务活动的结构,涵盖战略规划和实施等众多层面。
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业务、公司和职能部门以及各地区的负责人组成,并由一名执行董事会成员担任主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指导,并负责监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跨部门举措的实施情况。
可持续发展社区致力于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挑战,并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致性和知识共享;可持续发展核心团队为该部门提供支持,负责推动委员会决策的实施、监督批准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和绩效措施,并与可持续发展社区建立联系。我们相信,通过出色的产品、方案和技术为环境、社会和经济创造价值,我们一定会取得长期成功。
净零排放关键是应用新技术
《21世纪》: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场,巴斯夫也在持续投资中国市场,未来在推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实现“碳中和”上巴斯夫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柯迪文:巴斯夫在引领化工行业转型方面非常有力,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研发中心的强大创新能力,巴斯夫上海亚太创新园拥有700多名研发人员,也拥有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生产基地优势。
生产装置与能源供应智能互联的一体化体系能降低排放和物流成本,这也是巴斯夫的优势之一。2020年,我们通过联合发电和蒸汽发电以及不断完善的能源一体化体系,共避免了620万公吨的碳排放。在南京一体化基地每年可节省约40%的一次资源,相当于避免了约53万公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关键因素是应用新技术,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取代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电力。巴斯夫已经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了多个技术,目前处于试点阶段。其中,巴斯夫正在开发的最重要的新技术之一,是用于生产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等基础化学品的电加热蒸汽裂解装置。这些化学品是众多价值链的基本构成要素,对化工生产至关重要。
此外,巴斯夫正在开发甲烷热解技术,可从天然气中生产氢气,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与其他无排放制氢工艺相比,甲烷热解只需约五分之一的电能。巴斯夫已在路德维希港生产基地建造了一套试验反应装置,即将启动。
《21世纪》:中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巴斯夫作为参与绿电交易试点企业,在协商价格参照、消费认证等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柯迪文:巴斯夫的目标是在确保经济竞争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电力,并希望将这种做法推广到我们在中国的所有生产基地。我们希望将来能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如完善透明的证书制度,以及针对RDPP采购商的激励措施。